医路人生,初心不改!今天,“峥嵘七十载,我与祖国共奋进”徐汇区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典型宣讲会上,6位宣讲人讲述“与祖国共成长、共奋进”的感人故事,传递医务人“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医之德,勇担救死扶伤、济世助人之责”的初心与使命。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初心不改,一生矢志不渝
妇科主任李柱是上世纪80年代徐汇区中心医院第一批引进的专业人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走进医学院,踏上从医之路。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里,即没有辅助生殖技术,又没有试管婴儿,李老以一颗仁心,用一身医术,不知为多少慕名而来的患者圆了“三口之家”的梦,还了“含饴弄孙”的愿。
因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突出贡献,1993年他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整整70年行医路,李老一辈子为之奋斗的医学事业,与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共同成长起来。
春华秋实,他的学生都知道,已经90岁高龄的老师皮夹里永远收藏着一枚党徽,这也是老师最大的荣耀。
他们还不止一次听老师教诲说:不管我活得岁数有多大,作为一名党员医生,一生都要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圆病人所愿。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时至今日,李老依然无惧风雨,寒来暑往坚持每周二乘坐公交车到院看诊教学,他坚守着初心,一生矢志不渝。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初心不改,从医虽远不怠
“医院就像我的家,只要不出差,我几乎每天都在医院,到处走、到处看。”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周建元努力探索医院管理和党建工作的结合点、突破口,通过SWOT分析法制定了第八人民医院三年跨越式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医联体建设为契机形成了“1+1+8+6”的党建模式,不仅打造本院学科人才精兵强将,更是一手拉住市六医院,一手扶着6家社区医院,紧密联合共同成长为区域卫生健康事业服务的“集团军”。
“从医的路从选择的那天开始,而医改的路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途中永不止步,专心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虽远不怠!”他总是有着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特有的笃定和沉静。
高原上,海拔的高度考验着人类的精神高度,在西藏日喀则,一批批上海进藏干部洒下心血和年华,为藏族同胞“留下了一笔笔带不走的财富”。“疆二代”黄涛是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援藏戍边,一偿他“走一遍父辈走过的路,为祖国的边疆尽绵薄之力”的夙愿。
短短三年,他将“最后一名入围”的萨迦县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以全市第一名成绩通过”的二级乙等医院,同时领衔搭建起自治区的科研平台,致力于培育重点学科、培养优秀藏医、培植藏药传承,点亮了萨迦的医疗卫生发展之路……在日喀则的藏民眼里,他是开在高原上的白玉兰,饱含着对藏民的深情;在徐汇卫生健康系统同行眼中,他是浦江水浇灌出的格桑花,坚韧不拔。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初心不改,医匠筑梦不悔
众人熟知的徐汇区牙病防治所所长钱文昊是一位谦逊的所长,也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口腔科医生。
在临床一线20年,他孜孜不倦钻研口腔治疗尖端技术,累积近10万病例;
赴美学习归国后,他着手的第一件事是成立全市第一个显微根管治疗室;
他开创并掌握了显微根尖峡部等领域4项技术创新,持有6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型新型专利,在超声显微治疗领域欲与“美国水平”比肩。
这些技术的临床转化,使医院的根尖手术的成功率从行业共识的63%提高到了92%,成为“徐汇牙防标杆”,已有5000多例患者成功保住真牙,节约后续修复支出8000多万元。
其中,一位久受牙痛困扰的美国华侨,花费了相当于美国牙医十分之一都不到的费用就治好了牙。她吃惊地感叹:“一直以为美国医疗水平世界一流,没有想到最好的牙科医生竟藏在了上海徐汇的牙防所里”。
常有同行问钱文昊: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既没有增加收入,也没有增加单位的效益,你为了什么呢?
他只是认真地微微一笑,他从来都没有因为一生只为了搞清楚“保牙还是拔牙,拔牙后种牙”的这点事而后悔,也从来没有因为“不被世人称之为病,却痛起来要命”的牙痛花费光阴而后悔,他的“医路成长”就是在为患者排忧解难过程中的精进,他的匠心是开在徐汇医疗高地满园春色中的一枝独“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初心不改,医患情深不负
从医21年,正赶上上海新一轮医改,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中心江南团队团队长、全科主任医师朱兰从一个心内科医生转变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从诊室到社区,从医院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三次职业的重大抉择,冥冥中都是那一颗“守护居民健康”的初心牵动着她一次又一次回归社区。
从专科医生变为全科医生,她改变团队管理思路;她走进社区,积极开展家医工作和慢病管理;她改变居民健康理念,构建医患信赖;她融入医联体建设,提高服务“底气”,优化服务质量。
她一步步从上海的小弄堂,成为了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中国医师奖的获得者。
当她与“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这样的大专家同时站在人民大会堂同一个授奖台上时,朱兰明白:成就她,将她送上领奖台的正是社区居民对“健康守门人”的信赖和厚爱,她也用术业专攻优势证明了“小医生”也能有“大作为”。
在肿瘤病房工作时,看到自己日以继夜精心护理的病患“毫无悬念”地过世,年轻的杨雅一度在家属的悲痛中深感无力;在糖尿病门诊时,看到老人因足部伤口严重感染而截肢,年轻的杨雅揭开创面的一瞬感到触目惊心;南丁格尔誓词言犹在耳,每每看到生命脆弱地倒下,她心中“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信念一次比一次更加坚强地站立起来。
作为徐汇区高原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大华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杨雅,一直致力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创新。她带领着护理核心团队举办“大华医院—徐汇社区伤口行”公益活动3年,联合伤口治疗专家手把手传授伤口护理技术,走遍了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6家社区医院开设了伤口护理门诊,大大提升了社区伤口的护理水平。
她提出“跳出护理看护理”,让临床护理不仅为解除患者病痛服务,更为抚慰家属伤痛服务;不仅为学科建设服务,更为医院发展服务。
作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系列活动,宣讲团还将走进徐汇区各个医院、社区进行巡讲。
作者: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