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9990万患者,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由2002年的8.2%上升至13.7%,增长了近1倍……这是慢阻肺在我国的最新患病情况,防控形势不容乐观。近期在上海举行的慢阻肺科普宣教活动上,专家表示慢阻肺公众知晓度亟需提高,防治领域的误区着实不少。
慢阻肺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与同龄人相比活动时更容易感觉呼吸困难,易出现喘息和胸闷。患者在受到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往往会发生急性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遗憾的是,由于疾病知晓率、诊断率低,慢阻肺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慢阻肺给中国的患者、社会和卫生医疗系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造成的整体疾病负担位列我国各种急慢性疾病的第3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超过70%的慢阻肺患者属于早期患者,慢阻肺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肺功能下降迅速,就诊时大多患者肺功能已减退30%-50%。
“慢阻肺的特点首先是慢性的,患者一般会咳嗽、咳痰很多年。第二就是起病非常隐蔽。由于我们的肺功能代偿空间非常大,即便做极量运动,也仅需调动2/3的肺功能,届时心脏可能首先吃不消了,但肺脏还有1/3的功能没用,所以慢阻肺早期患者肺功能损失前40%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顾宇彤分析,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导致患者真的有了症状再就诊时,肺功能很可能已经损失超过60%,这种病人通常在一次急性加重时就会有症状表现,比如登山、旅游。而此时,治疗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她分析,很多数据已提示,慢阻肺在二级时(慢阻肺分成4档,轻、中、重、极重),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是最快的,此时如果用药治疗,对病情的缓解是比较好的。而如果发展下去,日益严重,则会出现呼吸衰竭、缺氧、二氧化碳储留等并发症,还会引起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最终导致死亡率、疾病负担均明显增高。
数据显示,中国慢阻肺患者每年平均急性加重两次。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的患者长期预后不佳,五年死亡率约 50%。因此,在减轻症状同时,降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尤其重要。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景熙补充强调,慢阻肺还往往高发于经济欠发达或低收入人群,“这部分人由于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就诊时往往症状较重,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很快,导致慢阻肺也成为一个高致残率疾病,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沉重负担。”
专家均表示,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慢病,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但其公众知晓率远不如前两者,由此引发疾病早期防治、疾病负担问题变得日益棘手。
“慢病就意味着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好的。” 张景熙分析,慢阻肺属于老年病,可预见老龄化带来的疾病人群、负担都将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提倡早点去发现这些患者,早点能开始治疗,这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将十分有意义。
专家明确:慢阻肺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为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规范用药才能取得稳定的效果。然而,在我国,存在不少患者依从性较差。由于是慢性病,慢阻肺每月会产生治疗开支,而因为服药不规律、不坚持随访,导致中国的慢阻肺患者因急性加重而经常住院,由此产生的医疗开支更大。
据估计,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占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的33-118% 不等。慢阻肺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每人每年最低需490元,最高可达24000元。而护工、交通等非直接医疗的花费在治疗总费用为4670至12240时,每人每年也需136元至5324元。
规范治疗的意义不仅在于控制病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对控制个人医疗负担也是有利的。
在用药领域,研究显示,接近一半的慢阻肺患者在接受单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仍存在较重症状。双支气管扩张剂,如乌美溴铵/维兰特罗(LAMA/LABA),可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从而缓解其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减轻患者医疗负担,2019年11月,用于治疗慢阻肺的双支气管扩张剂欧乐欣(通用名: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正式纳入《2019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有望进一步减轻我国慢阻肺患者医疗经济负担,惠及更多慢阻肺患者。
附:关于慢阻肺日常管理
慢阻肺患者日常应均衡饮食,保证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少食多餐,避免食用汽水、啤酒等易产气的食品,防止腹胀影响呼吸。
冬春寒冷季节易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可以通过锻炼、增强体质、接种疫苗、耐寒锻炼等方法来预防感染,避免急性加重。
适宜的家居环境也有利于避免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
作者: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