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窗忆语——笔会十年师友录》萧宜著 文汇出版社出版
“岁月催人老,忽忽就到了把回忆当晚霞的年纪。这一路走来,除了青少年读书时代,值得回忆的,当属在文汇报笔会副刊的那些日子。在那十多年里,有幸结识了诸多作家、艺术家、文化人,与他们谊同师友。退休以后,日有余暇,便写了一点怀念文字,又选了部分历年所收师友信札,结成这本小书,既是记录多年编辑生涯的辛劳和乐趣,也把这其中的甘苦和读者分享。”这是萧宜先生《凭窗忆语》一书的封底文字,概括了这本书的内容。
作者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进入文汇报工作,担任编辑多年,尤其在副刊笔会的10年,因缘际会,结识了国内外诸多作家、艺术家,工作上有频繁的信件往返,也常登门拜访,结下亦师亦友的情谊。
本书内容编成“怀念篇”“阅读篇”“师友信札”三辑,“阅读篇”写书,“怀念篇”写人,从标题“真率谁似黄宗江”“朴厚最是季羡林”“求真尚俭张中行”“宽和耿介魏荒弩”……便知是人物回忆录。其中写老派文化人的谦恭雅驯,令人印象深刻,如作者写张中行先生用词讲究,“我要访他,给他打电话,同样两个字,他不说‘欢迎!’而说‘恭候!’”
“怀念篇”此辑亦写了不少文坛轶事,艺苑佳话。如《剑胆琴心一清阁》一文,作者结识赵清阁先生时,她已年近八十,作者经常去看她,录下不少文史往事,如关于赵清阁和张爱玲的交往,赵清阁和老舍的一些回忆,还有好玩的“雅舍”来历。赵清阁住北碚时和“雅舍”毗邻,其时梁实秋和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在重庆郊区购置一处平顶灰房,当年这里没有门牌,通邮不便,梁即以龚业雅之名命其为“雅舍”,并做了一块木牌插在路边,“并非如某些人所误以为是自命风雅”。
另一辑“师友信札”,作者从几百封往来信札中精心选出孙犁、柯灵、吴冠中、钱锺书、贾平凹等近百封来信,并钩沉探微,以注释、附记等形式,讲述信函背后的故事,有些披露的材料过去鲜为人知。所收信件最多的是吴冠中先生的15封。吴先生在笔会开设专栏,所写的谈艺之文影响巨大,后来在文汇出版社出版《吴冠中文集》,背后都有作者的热心策划。上海美术馆曾邀请吴冠中先生来沪办画展,未果,后来是包括作者在内的三个局外人牵线搭桥,最终促成吴冠中在沪举办艺术回顾展,并开始向美术馆赠画。不但完成了吴冠中的心愿,也弥补了上海美术馆藏画无吴冠中作品的缺憾。
书信是私人间的相互叙谈,率性书写,十分随意,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文体。这些信函各显书写者的个性、学养和文字风采。同时书中还收录了部分信札原件的图片,读者亦可欣赏不同的字体风格,或端正秀美,或狂放不羁,写字者的性格特点,读者大约也可从中一窥端倪。
对作者来说,“写《凭窗忆语》,也就如三二好友,坐在面对有着秋阳冬日的南窗下,喝喝茶,唠唠家常,说说我的平生见闻——那些个行将遗忘的人和事”;对年轻的读者来说呢,那些老派文化人的雅趣,似乎在渐渐远去,令人有些怅惘,但其中的韵味,永存于字里行间,只要——打开一本书。
作者:苏菲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周怡倩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