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皮影艺人在乡村的演出场景
记得2017年年底,《清代西部皮影艺术图录》的编著者丁克西先生来到我办公室,他年近七十而腰杆笔挺,质朴率真,放下包裹刚坐下,就马上一五一十地给我介绍皮影的有关知识,以及他所拍摄的那些皮影照片,说得神采飞扬,有滋有味,我想插话也插不上。等他讲完,半天已经过去了。他老人家长期寻访和研究皮影,对皮影有着深厚的感情,急于让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喜悦,其心情我完全能理解。
▲丁克西(右)与民间皮影艺人马登歧探讨皮影艺术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丁先生退休前在甘肃永登县文化馆工作。当地有六户皮影世家都保存有清代皮影,这些家族的每一代传人都会表演皮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皮影不再能演出了。幸好皮影艺人都是正儿八经的农民,乡村又很偏僻,才保存下来三副老皮影。改革开放后,民间文艺逐步恢复,皮影艺人终于可以从箱子里拿出家传的皮影来表演了。于是,乡间各种节庆、庙会等场合又响起了热闹的影戏锣鼓声。丁先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到皮影的。他从看皮影开始,慢慢迷上了这门民间艺术,并萌发了研究皮影的念头。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访皮影老艺人,向他们请教皮影的相关知识。随着对皮影认识的加深,丁先生心头又多了一份忧虑。他想:这些幸存的古老皮影传承了数代,不少都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断裂、变形、残缺等,年轻人中喜欢看皮影的越来越少,迟早有一天,这些皮影都会消亡,如不留下点影像,后代就无法目睹这份优美的艺术品了,那是多么可惜,也对不起祖先啊!丁先生觉得自己有责任为抢救皮影做点事。他取出部分积蓄来购买照相机,又从自己微薄的薪水里拿出钱来购买胶卷。每逢假日,他便拎着水果糕点去拜访甘肃、青海一带的皮影艺人,和他们交朋友,拍摄他们家传的老皮影。为了拍好皮影,他反复试验,最后想出个好办法:自制一个木头框架,安上玻璃,拍摄时,在框架四周围上遮光布,将皮影影偶用透明胶布固定在玻璃上,在日光下逆光拍摄。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20几年不懈努力,丁先生在甘肃武威、永登,青海民和、乐都等地共拍摄了数千张皮影照片。呈现在《清代西部皮影艺术图录》这本画册里的近千件皮影作品便是从中精选、类编而成。
▲第一部结集面世的西部偏远地区老皮影珍贵影像——《清代西部皮影艺术图录》,丁克西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本书所收皮影,生、旦、净、丑、残脸、佛道神仙、鬼怪精等,行当齐全,头像、身段、骑靠、景片、道具等,应有尽有,展示了一整套可以表演各类传统剧目的皮影实物。人物角色十分丰富,同一角色往往收入多幅不同造型者,有的甚至收入十几幅、几十幅。如将军头像,脸有黑脸、红脸、绿脸、黄脸等,头饰有盔、硬包巾、软包巾、扎巾等,共收有69幅,还不包括番将军在内。
这些皮影有的以阴刻为主,有的以阳刻为主,阴阳刻灵活运用,巧妙结合,将人物、动物的形像塑造得栩栩如生。如旦角的面部采用阳刻技法,以纤细的线条构成面部轮廓和长眉细目,空白处恰好表现女子白皙的脸部皮肤。旦角的头发、发饰或冠、巾则以阴刻为主,宜于表现浓密的头发和发饰、冠、巾上的复杂花纹。将军的面部则以阴刻为主,能凸显其威武强悍。昏君、奸臣形象又以阳刻为主,以变化多端的线条来表现其凶残、阴险和狡诈。
▲精美的皮影车马人物
民间皮影艺人极富想象力和概括力,善于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以流畅的线条来加以表现,如姜太公的白发白须黄脸、四大金刚的粗眉大眼、变脸鬼的青面长舌等。更多是以不同的冠、巾来区别人物不同的职业和身份。比如帝王戴冕旒或紫金冠、丞相戴丞相冠、将军戴各种冠或盔、员外戴员外帽、农夫戴毡帽等。
▲将军
▲将军
针对不同角色,皮影艺人会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生、旦、净部偏向于写实,而丑、残脸、神仙、鬼怪精部则多变形、夸张。如火神,赤发、赤眉、赤须,龇牙咧嘴,怒目圆张,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极好地表现了火神的威势。再如县官,蒜头鼻,一脸横肉,神情猥琐,皮笑肉不笑,一看就是个鱼肉百姓的贪官。
▲树精
皮影艺人制作皮影时,不仅雕刻技艺高超,还充满巧思。如变脸鬼,艺人在一张牛皮上的左半部分刻出美女脸,右半部分刻出鬼脸,用另一张牛皮上刻出女子长发,安装在上面那张牛皮中间,可以左右翻动,当长发遮住鬼脸时,就是美女,而当长发遮住美女脸时,就是女鬼。这样,皮影艺人在表演时可以轻松让皮影变脸,真是妙绝!
▲一半是美女,一半是女鬼——在表演时可以轻松变脸的皮影,充满设计制作的巧思
为了保证书中各个皮影角色命名的准确,去年隆冬,丁克西先生不顾年老体弱,冒着严寒,携带校样千里迢迢赴甘肃永登县请教老皮影第六代传人王得胜师傅。到了永登县城,不巧通往龙泉镇的公路在维修,丁先生无法下乡。王得胜老人得知情况后,开着电瓶三轮车从乡下赶来县城。王老认真看完全部校样,指出了十几处影偶定名错误。那天大雪纷飞,回去的路上,王老不慎在结冰的地面上摔倒,造成股骨骨折。丁先生急忙将王老送往医院治疗,并陪伴他直到一星期后出院,支付了全部医疗费。回到重庆家里,丁先生没顾得上好好休息,又赶来上海,和我交代修改事宜。
坊间已出版的皮影画册多为民国至现当代的皮影,而有规模的清代皮影画册从未出版过。《清代西部皮影艺术图录》书内皮影图片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布。这些已传承数百年的清代老皮影,除了皮影艺人偶尔演出时使用,平日封存在箱中,外人难得一见,故弥足珍贵。
本书出版,了却了丁先生30多年来的一个心愿。他为西部偏远地区残存的老皮影留下了珍贵影像,使更多的人能够观摩和欣赏,我们应该感谢他。
作者:袁啸波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