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域下的上海——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海新闻资料整理汇编》内页
近日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红色视域下的上海——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海新闻资料整理汇编》聚焦上海,缘起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在延安13年,不仅给延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文献资源。如延安时期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报纸——《解放日报》。它是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清凉山出版发行的,正如陈毅同志的赋诗,“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作为党报,《解放日报》指引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方向,成为党团结、教育并带领军队和人民,进行革命的有力武器,堪称“刀笔历史”。在中国革命史、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自然因素和读者的翻阅,使许多党的珍贵历史文献满目疮痍,保护和传承成为严峻的课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延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网络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红色文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为保护和传承红色文献资源,弘扬延安精神,服务教育教学和科研,我们延安大学系统地搜集整理了延安时期的红色文献,并于2016年启动了《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建设工作,平台整合了延安时期的图书、报刊、档案、图片和音视频数字资源,并嵌入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打造了一个集红色文献保护、传承、传播、教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红色文献大数据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化工程。
项目一期,我们重点对《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三种党中央机关报行了全文数字化。
战争年代的报纸,马兰纸、自制的油墨,印刷质量非常差,字迹模糊;而且有手刻版、竖版,还繁简交叉,这些都使OCR识别变得非常困难,为此我们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学校投入近千万元,几百名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了录入、校对和分类标引工作。我们的同学也发扬延安精神,克服了数字化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历时三年,于2018年底完成了约8500多万字、11000多个版面的录入、校对和分类标引工作,建成了《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平台采用图文对照的数字版式,使报纸原貌和文本得到了完美的展示,也使报纸的阅读和考证变得非常方便。同时还可以从全文、题名、作者、关键词等多个维度检索报纸内容,为红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提供了平台。
《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记录了从1931年至1947年间,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革命历程。因此,《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是取之不尽、挖掘不竭的红色资源富矿,更是党员干部寻找初心、补充理想信念之“钙”的最好“教科书”和最丰富的“营养剂”。
为响应习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号召,我们利用红色资源宝库,从多个维度进行主题资料的挖掘,以传播红色革命精神,服务教育、教学和延安时期相关课题研究。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重镇。《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中蕴藏着大量上海鲜活的记忆和史料。为了挖掘和整理这些新闻史料,编者带领团队在11万多篇报纸文章中,提取了与上海相关的新闻资料4378篇,以编年史的形式出版,并附之以分类索引。
《红色视域下的上海——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海新闻资料整理汇编》丛书,成为基于三种报纸全文数据库挖掘整理的首例成果。图书通过一篇篇镌刻着历史足迹的报纸版面,再现了在上海这片党的诞生地上发生的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件,唤醒尘封已久的岁月记忆,唤醒党员干部的初心,激发民众爱党爱国的热情,并从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图书的出版将为新闻学者、历史学者、社会学学者提供鲜活可靠的研究“原料”,必将成为上海史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研究及中国历史研究的宝贵文献资料。
保护与传承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挖掘和利用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我们将发挥延安的地域优势,联合各方力量,持续搜集整理延安时期的红色历史文献,并进行数字化,建设集红色文献保护、传播、传承、教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数字平台,为红色文献的保护和传承作出积极的贡献,为红色文献的挖掘利用提供便捷的平台,服务延安时期相关课题研究,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延安13年局部执政经验研究。
作者:贾翠玲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蒋楚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