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们的思秋期》
[日]斋藤茂男著
高璐璐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
看似光鲜的幸福家庭背后,却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这些日本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凡主妇,她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速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痛苦,这痛苦里有无尽的等待、无助的寂寞,还有无能为力的忍受。不想在临终时为“我这一辈子都在干吗?”而懊恼,试图活出自己的妻子们,她们的“革命”是否能成功呢?
《妻子们的思秋期》不仅描写了夫妻家庭生活和企业社会问题,还引入了心理咨询师的精神分析,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分析了几位采访对象婚姻危机的成因,包括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的心理根源,犀利有趣。
作者斋藤茂男(1928—1999),日本著名记者。东京出生,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部。1952年进入共同通信社,历任社会部记者、次长、编委,1988年退休。1958年获第一届日本记者会议奖。1974年因系列报道“啊,繁荣”再次获奖。1983年,因长年的新闻报道活动和作为新闻记者的高声望,获得日本记者俱乐部奖。1984年“日本的幸福”系列获日本新闻协会奖。1993年岩波书店出版其12卷著作集。本书是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真实记录,日本新闻协会奖获奖作品,被岩波书店评为“了解现代的100册非虚构作品”之一,影响日本战后的非虚构系列代表作,畅销日本多年。
>>译后记
第一次看到“思秋期”这个词时,我也打了问号。“思春”好 懂,但何为“思秋”?直至将整本书翻译完,我才知道这是一种多么普遍的存在,正是因为被人忽略,才缺少一个统一说法去概括它。
而书里的主人公多为熟年女性,有长年的婚姻生活,而我婚龄不过五年,也没有养育孩子的经历。她们痛苦到极致,甚至自暴自弃、陷入酒精依赖症的心理状态,我虽能理解,却少了感同身受的过程。
但所幸同为女性,也同为已婚,我对她们的“积怨”、“不满” 有相似体会,因为这是女性独有的心理,不分国家、不分年龄,这反而勾起了我想要寻找“共鸣”的兴趣。更有趣的是,斋藤先生记录的是日本经济高速腾飞的时代,那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而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通过那一代日本“妻子们”的心情告白,是否可以为现在的中国“妻子们”,甚至是我自己,提供一些启发呢?
其实,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想起《革命之路》,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的代表作品。这本记录了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中产家庭的作品,被《时代周刊》评论为“描摹了气数将尽的中产阶级社会关系,让随后的每样东西都显得苍白无力”。女主角爱波为了改变当下的困境,一心要从美国搬去法国,不惜堕胎,最后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没错,这是个悲剧的“革命”,但还是燎起了星星之火。
▲电影《革命之路》剧照
至少在我们眼里,现在的美国女性已经活得相对独立,殊不知在并不遥远的几十年前,她们也曾经历着一样的思秋期。住在郊区大房子里,送帅气的丈夫出门上班,送孩子去学校上学,回到家,站在宽敞明亮的厨房,烤香喷喷的蛋糕......看起来是电影画面一般美好的场景,却没人注意到她们内心偷偷酝酿的“逃离之心”,想逃离这平静得让人压抑的幸福生活,逃离别人眼中的“好太太”、“好女人”,逃离社会对女性的桎梏,对她们的期待。 思秋期绝非特殊情况,更不是矫情,无论在美国,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也无论是职场女性,还是职业主妇,女性的社会性别 (Gender) 注定了她们要为此付出更多。
单身女性为了实现经济独立,在职场上拼尽全力,却挡不住被逼婚的窘境;另一方面,结了婚的女性也无法一劳永逸,继续在职场打拼的话,就像拔河的那条绳子,被两边来回拉扯,终难两全; 而选择回归家庭的女性,全身心扑在丈夫和孩子身上,但这样的付出只是别人眼里的“应该”,没有人注意到她们的需求,所以容易成为“怨妇”,甚至最终迎来被抛弃的结局。
日本女性的思秋期更为明显,这与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文化密不可分。有一次日本朋友住在我家,我做了饭之后,先生洗碗,这样的场景让这位中年女性朋友目瞪口呆的同时,也无比羡慕。在她们的观念里,家务是女性应该做的事情,这样一对比,中国女性的幸福感似乎更强烈一些,至少在“男女平等”方面走得更靠前。但这也不代表中国女性不会有思秋期。
书中记录的时代,加班、过劳死、没有私生活等现象普遍存在,同样地,女性的职场歧视、婚后抑郁、产后抑郁、被逼婚、被逼二胎......也从可怕的新闻事件变成老生常谈,这些,如何不让女性产生焦虑,陷入“思秋期”呢?
斋藤先生在完稿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写了一篇追踪报道 《妻子们的革命成功了吗?》。当时,他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女性仍然深陷“思秋期”,只不过换了个形式而已。斋藤先生于一九 九九年过世,如果他仍健在,是否会再写一篇追踪报道呢?
事实上,如今的日本社会,已深陷少子老龄化的危机。节节攀高的单身率、终身未婚率、女性不育率已严重威胁到日本社会的发展。很多人认为这是经济增长的停滞所致,其实也有日本人对婚姻态度转变的影响。仅一项调查内容就可看出,比如,针对“即使结婚,也未必一定要有孩子”这个问题的回答,一九九二年表示认同的人只有 22%,而最近的调查数据已升至 60%。所以,即便安倍政府推出“生育补贴”、“幼儿园无偿化”等各种鼓励结婚生育的优惠政策,依然难以明显改变这一代年轻人被贴上“腐女”、“宅男”、“佛系”等“平成废物”标签的现实。 庆幸的是,比起上一代做甩手掌柜的丈夫,日本男性开始意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参与家务,平均参与度达到 18.3%, 虽然在发达国家中排名依然靠后,但纵向比较有了很大进步。即便 在中国,也是“暖男”盛行,他们懂得如何体贴女性、照顾妻儿, 不得不说,这是女性前辈争取来的“福利”。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婚姻故事》讲述了一场为了争夺抚养权的离婚拉锯战,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真实感人的细枝末节牵动人心。
但这种“福利”还没有全面普及,女性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居安思危总是没错。无论自己当前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也无论自己的另一半是什么类型的男性,有着怎样的原生家庭,都要不断培养自己强大的内心。
这种强大,不只是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学会不把幸福和快乐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如书中 X 先生最后的分析,婚姻的前提是,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一起是为了更好。如果我们没有认真想清楚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能很难找到让自己幸福的那个人。
>>精彩书摘
现代思秋期的构图
F医生说,《妻子们的思秋期》里描述的酒精依赖症,是因为那一代女性一面在内心想要独立,活出自己,但另一面,这种理想的身份认同得不到实现,被母亲、妻子的角色所束缚,陷入身份认同的危机。有人表现为酒精依赖症,有人虽然没有沉迷酒精,但试图通过与孩子的亲密接触得到心灵治愈。如果是儿子的话,就很容易成为“冬彦”,甚至有可能引起家庭暴力和拒绝上学。女儿的话,则容易形成过度亲密的母女组合。
“时光流逝,过去那么久了,如今看来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些女性看似活得独立,正能量满满,绝不会依赖什么,但另一方面,却继续忍受着丈夫的暴力,被折磨,又无法丢下家人不照顾,扮演着‘用情至深的女性’角色,这种人不在少数。她们将生存意义寄托在被对方需要,比如明明已经受到非人的暴力,向家庭裁判所提出离婚调停,但还是难舍难分,最后回心转意。现代思秋期的特征已经出现在她们的女儿一代,在当下这一代年轻女性的心里,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成瘾现象’。”
成瘾——对应的英文单词是“addiction”,这是日常生活里不太常用的一个表达,但描述女性问题时却很常见。根据专家下的定义,这个词原本表示着迷、恶习、药物依赖等意思,但也能用于描述“深陷某个习惯,把达成这个习惯作为生存目的”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很多表现,大麻和酒精成瘾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形式,“食物成瘾”通常表现为暴饮暴食、失去对进食的控制,还有一边偷东西或读书、一边吃饭,也是一种成瘾症状。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1的夫人伊梅尔达2逃亡后,宫廷里留下了她的大量衣服、鞋、墨镜等物件,极度奢侈的生活引起轩然大波,这属于“购物成瘾”。而“爱情成瘾”则是人际关系层面的成瘾症,比如必须和别人保持爱情关系,才不会觉得不安。
F医生有一位患者,二十六岁的G女士。她曾在某个组织举办的选美大赛中拿过冠军,之后就以减肥为名拒绝吃饭。后来,她和很多厌食症患者一样,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猛吃一顿,吃完又吐,变成了过度进食呕吐症,直到现在症状也没有消除。有一天,她母亲陪她一起来了医院。
“我外出的时候一定要打扮得很完美,洗澡要花一小时,然后化妆、换衣服,差不多需要四个小时。就连去医院也要穿得很精致……”
曾是选美冠军的她,后来结了婚。婚后生活说起来也很怪异,她和丈夫的新房盖在了公婆住的豪宅一角,但真正住在那儿的只有她丈夫一个人,她自己还是像以前一样,住在父母家,只有睡觉的时候才回丈夫身边。
“问她为什么……她说,在丈夫那里不自在,总感觉不是自己的地方,很孤独,必须和妈妈在一起……母女俩也一起商量着隐瞒厌食症,死都不说,所以结婚一年多了,丈夫还对此一无所知。”
“女人应该怎样”的桎梏
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症状呢?医生说,除了当上选美冠军带来的压力,想要变得更苗条更美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女孩子在升入中学之前,会被父母和周围的人不断灌输学习能力越强越好的观念,因为只有入学考试才没有男女的性别之差。但是到了中学高年级,又会被灌输不太一样的说法,什么只会学习的女孩子不受男生欢迎,大家喜欢有女性魅力的女生,这和之前灌输的能力越强越好的说法矛盾。而那个时候,母亲是什么样的女性,会对女儿能否跨越这一关有着很大影响。”
G女士的母亲以前是高中老师,女儿出生后没多久就辞职了,在家里帮着丈夫打理事业,之后展现出她高超的经营管理能力,成了背后的“社长”。
“她丈夫有酒精依赖症,她一边悉心照顾丈夫,一边为女儿操心,一直鼓励女儿‘一定要考上好大学’,也四处奔波找了不少关系。女儿也像注定好似的,考上了好高中、好大学,只是在生活上完全依赖母亲,没有自理能力。虽然能力比不上母亲,但她心里其实并不希望成为母亲那样的固执、能量无限的女性——从女人的角度来看,母亲并不幸福,我不要成为她那样的女人。如果女孩子不认同母亲,就会在身份认同的形成上产生阻力。这位母亲的情况也是,一方面有独立的想法,认为‘女人必须要有事业,能独立生存’,但另一方面,虽然对丈夫已经绝望,但心里还是想‘女人就该有女人样子,还是被丈夫捧在手心里最幸福了’,这两种互相矛盾的信息不断传递出去,也在女儿心里产生了混乱。这位母亲是很典型的例子,把身份认同危机遗传给了下一代。”
▲日剧《昼颜》讲述了一段普通家庭主妇的婚外情故事,深刻探讨了爱情与婚姻的实质,以及日本当代女性的选择,在2014年从日本火到了中国
曾经在《妻子们的思秋期》里出现的多位女性,用酒精依赖症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各种纠结,而现在的妻子们换了个间接的方式,把自己的纠结传递给了下一代,女儿或儿子——医生从医疗第一线的经验中解读出了妻子们这样的内心写照。
“在思秋期浮出水面之前,作为工作狂人的企业战士和满足于照顾丈夫的妻子这样的组合支撑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但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这一模式开始崩溃,女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元气满满地想要活出自己,但在我看来,即使是这些散发着正能量的女性,她们内心也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
进一步窥探她们的内心会发现,这些女性还是想通过相夫教子依附于对方,始终没有摆脱想要“活得像个女人”的脚镣。
“社会性别”(Gender)这个词,不是说生物上的雌雄区别,而是指社会、文化层面形成的性别意识,规范我们“女人应该怎样”、“男人应该怎样”。F医生说的“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就是用社会性别这个标准来衡量,虽然这个概念在日本还没有那么普及。女人们深陷自身内外的矛盾与纠葛,所以思秋期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换了个形式,甚至隐藏得更深了。
作者:斋藤茂男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