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S》,纸本阅读的一次反击?
只有1%的人能看懂的超级烧脑书,正在创造一项令人费解的畅销奇观。声名远扬的畅销书 《S》 简体版即将上架。毫无例外,该书延续了它在其他地方创下的畅销势头,这本定价168元厚达456页的大部头登陆中国预售2天内即订出2万多册。
不过,按照此前海外市场的经验,有书评人认为,在毫不犹豫下单的购书人中,实际上鲜有人能真正将这本奇书读完,更别说读懂。面对奇书 《S》,通常来说,人们只是买,然后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形式奇异,故事在笔记和附件中展开
2013年10月,《S》 最先在美国发售,20万册的首印数在两周内销售一空。说 《S》 是图书装帧设计史上的异数绝不为过,拿到书的人都很吃惊,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绝妙的产品。它是一本能给读者带来感官惊喜,却把做书的人逼到极限的奇书。
和一般小说不同,《S》 实际上是本崭新的旧书,故事的引子是一本叫做 《希修斯之船》 的旧书。真相和情节,更多地存在于男女主人公,围绕 《希修斯之船》 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纸上交谈之中,而故事正在这些记录中展开。
打开 《S》 的黑色函套,旧书 《希修斯之船》 从里到外都是十分逼真的图书馆藏品模样,书脊贴着藏书票,书末还有一张图书馆借阅记录。作者的设定,这是本1949年出版、被人多次借阅过的旧书。翻开 《希修斯之船》,你会发现做旧的效果体现为内页特制为微微泛黄、布满咖啡渍和霉斑的样子,正文边上布满多种颜色的手写笔记,蓝色的、黑色的、橙色的、棕黑色的……更有意思的是,书中附有23个附件,包括信笺、旧照片、地址被涂黑的明信片、罗盘、地图,甚至还有一张写满了字的餐巾纸……这些附件都在质地上保持着接近原始物的真实性。
内容奇绝,书中套着书,多位大导演有意拍成电影
有人说 《S》 创造的畅销奇观,是读者的阅读热情和阅读难度形成的巨大反差,这种反差最终使该现象级畅销书拥有极低的阅读完成率。据统计,只有很少的人最终读完了 《S》,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畅销。
该书的作者之一是 《星际迷航》 和《星球大战7》 的导演J.J.艾布拉姆斯,已有多位大导有意向将 《S》 拍成电影。其实,国内读者对这本奇书有所耳闻得追溯到两年前。《S》 来啦! 在网上,早就有人争相晒出书中附件的英文版和繁体字版,对“这究竟是本什么样的书”的猜测和风传,又为 《S》 的大卖添了把火。
据介绍,《S》 实则是本“书中书”,真实世界里夹杂着传说,传说里包含着哲学意味,传说中作者身份又是一重谜题。《希修斯之船》 被认为是V.M.石察卡的最后一本小说,出版于1949年。石察卡的真实身份不得而知,世间流传有11个可能人物,包括了哲学家费尔巴哈等。据悉,“希修斯之船”是个著名的哲学命题,说的是希修斯之船老得船上每一块船板都被修理更换过。于是,有人指出这艘船已不是当初那艘希修斯之船。就此,一个哲学命题诞生:希修斯之船是从何时开始不是希修斯之船的? 《希修斯之船》 正脱胎于此,石察卡在 《希修斯之船》 中虚构了一个海上世界,“S”正是失忆后不断寻找身份的主人公。相传,石察卡当年并未写完该书就人间蒸发不知所往,留下悬案一宗。
《S》 讲述的是1949年出版的《希修斯之船》 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大四女生珍在图书馆拾获,她看到石察卡研究者埃里克用铅笔在书中写下批注,追寻作者石察卡真相,她也忍不住拿起笔来加入讨论。两人一来一回交换批注,开始了漫长而惊险的解谜之路。当他们以为终于快要接近真相时,竟发现了第三个人笔迹……
■本报记者 陈熙涵
相关链接
鉴于 《S》 的烧脑程度,编辑给出 了一份详细的阅读提示。据提示,该书至少要读5遍以上,才能接近真相。建议读者第一遍要忽略正文边上的笔记,读《希修斯之船》 全文,这一遍是 《希修斯之船》 的世界。第二遍,读者则可以跟随铅笔字 (男主角埃里克的早期笔记) 理解内容,并跟随蓝色、黑色手写字读。第三遍要读橙色和绿色手写字,第四遍要读紫色和红色手写字,第五遍要读棕黑色和黑色手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