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校友黄旭华院士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
“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我们的人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痴,一个是乐。痴,是痴迷于核潜艇,献身于核潜艇,无怨无悔;乐,科研生活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是乐在其中,苦中有乐,苦中求乐,乐是人生的主旋律。”
——这些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的话。
今天,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交通大学1949届造船工程系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旭华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为黄旭华颁奖。
这是继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黄旭华院士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黄旭华回交大和年轻人交流时掷地有声的誓言再次浮现:“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的事迹,已经在母校上海交大成为新的”校园传说”。
从天而降的夺命炸弹曾是黄旭华这个农村孩子最早见识的“现代化”,也让他改变了学医的志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交大只为“造船救国”
交通大学的校园里,有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的故事。
黄旭华人生最初的理想,是成为医者。
出生于1924年2月的黄旭华是广东海丰县田墘镇人,排行老三,父亲黄树榖与母亲曾慎其都学过医,以开诊所和药房悬壶济世,行医助学,颇具声望,深深影响了黄旭华。
1938年,日本全面侵华第二年,黄旭华为了求学,翻山越岭,整整步行4天,才找到了为躲避日寇而搬迁到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但即便是在山区的草棚子里上课,日机也常来侦察轰炸。日机一来,老师就拎起小黑板,领着学生钻进甘蔗地或山洞里。这从天而降的夺命炸弹,竟然是一个从小在渔耕社会长大的农村孩子最早见识的“现代化”。
这样的震惊、恐怖、无助和悲伤,哪个少年学子能忘得了?
1939年夏天,黄旭华回到老家,正逢日机多次轰炸海丰。黄家的老屋就在海边,黄旭华和他的兄弟妹妹站在屋顶上,一次次眼睁睁地看着天上日机五六架一群,依次从空中俯冲下来,把停泊在海边的一艘艘渔船炸毁。这炸弹的冲击波彻底颠覆了他的人生。父母原来指望他们聪颖的三儿子长大后子承父业,黄旭华也很想学医,但此时的黄旭华说:“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在日本飞机的轰炸声,黄旭华确定了他的人生理想。
于是,黄旭华决定将自己的原名“绍强”留给自己的二哥使用,给自己起名为“旭华”,寓意为:“中华民族必定如旭日东升一般崛起,我要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做贡献。”
1945年7月,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
9月入学报到时,交通大学尚在抗战期间内迁到重庆的九龙坡校园,随着抗战胜利,黄旭华随交大全体师生迁回上海老校园上课。
交通大学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徐汇校园,承载着黄旭华大学时代的美好记忆。
大一、大二时,黄旭华住在“新中院”宿舍,大四时移居到“执信西斋”。黄旭华考进交大的时是班上第一名。但他还是很快就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那时交通大学老师授课用的都是英语,教材也是外国原版,中文的专业教材无处可觅。课堂笔记自然也是英文,甚至连试卷也是英文。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学生锻炼出了很强的外国科技文献阅读能力。同时交大学生的学习面很广,多年以后,黄旭华依然强调,当初在母校培养的宽广知识面,让自己能够应付后来遇到的多方面的工作需要。
在交通大学入党,党龄与共和国同龄,他至今都记得自己入党时许下的誓言:“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在交通大学校园里,有黄旭华在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交通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被誉为爱国民主运动中的一座“民主堡垒”。在交大就读期间,黄旭华就参加了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影响下的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进而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山茶社”是交通大学校史上首屈一指的学生社团,在上海学运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山茶社”,黄旭华的组织才能及文艺天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黄旭华和伙伴们通过这个阵地,以各种形式演出大量蕴涵进步思想的剧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黄旭华也因为在“山茶社”的卓越努力,不仅成长为“山茶社”后期的负责人,而且其思想也渐渐发生了实质性的演变,逐步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进步青年。
除了组织和参与“山茶社”的各项活动,黄旭华还是上海许多重大学生运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著名的交大学生自驾火车赴京请愿的“护校运动”中,黄旭华一腔热血,振臂疾呼;在让国民党当局悚然心惊的“五四营火晚会”中,黄旭华敢为人先,不仅积极参加各种表演,而且竭力维护晚会秩序,阻挡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在“大江歌咏团”与“晨社”里,黄旭华更是身先士卒,机智地与国民党当局周旋,领导同学们坚持对敌斗争。凭借进步的思想、出色的表现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重点对象。
1949年4月,黄旭华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至今日,黄旭华还经常与当年“山茶社“的老社员保持联系,共同回顾交通大学的学习生涯,回顾“山茶社”领衔学运、参加地下党、智斗敌特的精彩人生和惊险故事。
2019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龄与共和国同龄的黄旭华,光荣地获得了“共和国勋章”。
在交通大学锤炼成就初心,“一辈子出不了名”和“党和国家信任你”相比,算得了什么
黄旭华在交通大学学习的四年,正是中国历经巨变的多事之秋。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学术精神让黄旭华夯实了坚固的技术根基和创新思维。他不仅成长为一个拥有现代造船理论与技术的专业人才,而且实现了人生思想、理想与抱负的涅槃,成为了一个铮铮的革命者,为其后来铸造国之重器奠定了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石。
当年在交大地下党活动中的锤炼,成为黄旭华一生革命工作的基石和指南。
1958年是中国的核潜艇“元年”。就在这一年,时任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潜艇科长的黄旭华,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走进了海军舰船修造部和一机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他这才知道是“天字第一号”绝密工程选中了他。
黄旭华至今记得,报到时领导找他谈话说了三条: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
凭藉当年在地下党工作时培养的组织性、纪律性,黄旭华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这与“党和国家信任你”相比,算得上什么啊?
此后30年,对父母而言,黄旭华只是一个会按月给他们寄生活费的神秘的北京信箱号码。
此后30年,黄旭华和所有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都没有联系了“,“他们不知道我,我也不知道他们”,黄旭华说。
此后60年,黄旭华只做了一件事:为国家设计最好的核潜艇。
直到1985年,《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报道《骑鲸蹈海赖神将》,这是中国研制新潜艇第一次见报,当时还没有提核潜艇。但黄旭华当时意识到,保密的门在放开,应该找机会回趟家了。1986年11月,黄旭华到大亚湾核电站出差,终于回了趟老家。这是他30年后第一次回家。但母亲已经习惯不过问他的工作。
1987年,作家祖慰在《文汇月刊》第二期发表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黄旭华把这期《文汇月刊》寄给母亲,文章全篇没提“黄旭华”三个字,但写了“他的妻子李世英”。
黄旭华母亲意识到,被家人误解为忘记养育自己亲生父母的”不孝“儿子,原来是在为国家做这个事。虽然她也相信自己的儿子不可能不要家,但对他30年不回家难免也有一点埋怨。此时她激动地把子女们找过来,讲了这么一句话:“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这个事传到黄旭华这里,黄旭华哭了,为了母亲和弟妹们对自己的理解。
说起父母亲,黄旭华总是眼眶湿润。”好多人问过黄旭华:忠孝不能两全,你是怎么理解的?黄旭华总是回答: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两把椅子的故事
201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大会现场,92岁的黄旭华学长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轻轻地推开了学校为他演讲准备的座椅,坚持站立着向大家讲述心中的“交大精神”,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黄旭华深情回顾当初选择交大的原因,回顾老师们的辛勤教诲,感谢在母校打下的坚实基础;回顾响应国家战略进行科学研究的艰苦历程,分享“用十年时间搞出‘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尖端课题时的喜悦与自豪,强调“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并衷心祝愿交大的师生,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绝不等待,只争朝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2017年,黄旭华光荣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和数百名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一起,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看到黄旭华年事已高,习近平总书记主动移开椅子,一再邀请黄旭华坐在自己身边,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总书记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更体现了对共和国大国功臣、无名英雄的无上褒奖。
▲黄旭华院士在上海交大百廿校庆上作了演讲
“我永远感谢母校的培育”
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之际,黄旭华欣然回校,以《发扬母校优良传统,把青春献给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为主题,与母校师生座谈交流。黄旭华深情地表示:我永远感谢母校的培育,感谢母校给了智慧和为祖国为人类服务的本领。是母校的荣誉和祖国的重托,激励着我勤奋工作,开拓向前!
2011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建校115周年之际,黄旭华院士欣然回到母校参加庆祝活动,并在校庆大会上获得了学校颁发的“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
黄旭华深情回顾了自己在交大的学习生活,并分享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的艰辛历程。他表示,正是母校给予他的智慧和能力,正是母校培育他的百折不饶的意志品质,支撑他在偏僻的葫芦岛隐姓埋名十余年,为中国的核潜艇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当黄旭华以颤抖而坚决的语调说出“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时,全场掌声雷动。
黄旭华说:“我们的人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痴,一个是乐。痴,是痴迷于核潜艇,献身于核潜艇,无怨无悔;乐,科研生活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是乐在其中,苦中有乐,苦中求乐,乐是人生的主旋律。”
黄旭华还语重心长地对交大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第一需要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而且面要广;第二,要有思想准备要自力更生,争取外援可以不放松,但是立足点是我们自己;第三,创新的道路不可能平平坦坦的,往往是要经历不少个反反复复,要有这个思想准备;第四,科学发展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3年10月25日,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在闵行校区举行。黄旭华欣然回到母校,参加纪念活动,出席海洋强国战略论坛,与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学者、校友和在校师生10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海洋强国战略。上海交通大学正以“大海洋格局”规划学科发展,逐步形成海洋工程技术与海洋科学交融的学科格局,致力于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成就”,今年11月1日,“国之脊梁,交大之光”黄旭华专题展在学校新图书馆揭开序幕。黄旭华1945年入学时的新生录取名单、就读时的成绩单,黄旭华主要参与研制的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模型,以及各个时代的照片……都是弥足珍贵的展品。黄旭华学长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用实践证明,国家的崛起和强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人生无捷径,坚守成大器“。他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正激励着所有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作者:张文清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