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发起者的陈独秀,在《觉醒年代》中,以一个有血有肉、烟火气十足的饱满形象,突破了“历史书上的名字”,成为近年来中国荧屏留给观众的最难忘的人物之一。陈独秀的塑造者于和伟,将细腻的情感融于豪放与不羁;将革命者和学者的敏锐、机警藏于幽默与疏朗之后。激情洋溢的演讲,令人热血澎湃;独坐一隅的静默,玄思深沉。于和伟动静皆宜的表演,为观众走进历史的波澜壮阔与筚路蓝缕,缔造了绝佳的桥梁。
《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特立独行,机智幽默,既行文论道,忧思天下,又常常在烟火场景中打转,时不时沦为“吃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般形象的陈独秀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鲜少出现。事实上,也正是人物身上折射的这种多面光彩,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历史人物。继电视剧《中国1921》、电影《建军大业》后,于和伟在《觉醒年代》中第三次出演同一个人物,显然,后者这种性格塑造极大地激发了演员的创作冲动,也给予了演员更大的表演空间。
陈独秀在《觉醒年代》中的第一次出场,是1915年初,日本早稻田大学校园内,中国留学生们正为“倒袁”还是“挺袁”争论得面红耳赤。青年学生李大钊痛陈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的卖国行径,力主开启民智。一个须长发乱,蓬头垢面,衣衫邋遢的“叫花子”一边听着李大钊的慷慨陈词,一边扒拉着被学生们冷落在一旁的午饭,嘴角还滋着一抹油星。“的确是个见识极高的青年。”这也是全剧的开篇,因二次革命失败,流亡日本的陈独秀与李大钊一见如故,三个掷地有声的“非也”,道出当时中国所面对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人相约为中国寻找一条出路。
而作为《觉醒年代》最早“出圈”的名场面,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的画面曾打动无数观众,屡屡冲上互联网热搜。天发杀机,战云四飞,倭族趁机,逼我夏宇,茫茫河滩之上,风沙肆虐,唯不见山河锦绣。陈独秀指着那些饥不择食、衣衫褴褛的逃荒民众嚎啕大哭:“我们得建党……一个可以将中国引向光明、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的党。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对戏时,于和伟向导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其他任何场景,他可以用无数种方法演绎不同的感伤,这是演员的职业技巧与表演水平所在。但这一场戏,他没有选择——陈独秀无法不失声痛哭,而且是嚎啕大哭。从播出后的反响来看,于和伟的共情是准确而有力的。正是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催生了伟大的信念与力量。“当时,我们的国家是那么地积贫积弱,人民衣不蔽体,觉醒的那批人不是大多数,那些难民才是中国的大多数。”在触景生情的于和伟心中,百年前的时代骄子们,都共享一种赤诚,都心怀一种担当。此时此刻,好的表演让誓言不再空洞,听者因此动容。
于和伟的二度创作能力让人过目难忘。他的表演为陈独秀这个人物注入了强大的自信,人物的神先于形被观众记住。从样貌来看,他本人和历史照片上的陈独秀是有差别的,但塑造人物更重要的是神似。正因要用心塑造好这个角色,于和伟有了一个契机静心地读书,走进那段历史。通过阅读大量史料,他逐渐勾勒出陈独秀的“轮廓”。“他热烈、坦诚、旷达,甚至有股狂狷之气。他既武断,也坚定;既狂狷,也赤诚。我觉得,抓住这些特点之后,陈独秀的形象就可以出来了。”在于和伟看来,陈独秀,代表着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最卓越的那一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走进他们浩瀚的誓言,是一次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次额外的精神洗礼。
在于和伟看来,主旋律作品要能够打动人心,无外乎一个“真”字。《觉醒年代》中有一个场景,于和伟在滂沱的大雨中连拍了三四条。五四运动爆发,陈延年在演讲时被暴徒打伤,得知消息急匆匆赶来的陈独秀,立即背起负伤的儿子向医院跑去。暴雨之夜湿滑难行,陈独秀突然脚底一滑,连带着背上的儿子一齐向地上跌去。身材并不魁梧的陈独秀突然青筋暴起,咬牙挺起身板,继续背着儿子向前跑去。最后一次拍摄的时候,副导演提议拉于和伟一把,却被他坚定地拒绝了,“要的就是那个艰难,唯其如此,才能真实。”
《觉醒年代》中的父子情拍得相当动人,这是影视作品首次展现这一层面的内容。陈延年、陈乔年与父亲一直都不亲近,但他们刚烈的性格却像极了父亲,要把生命用尽到最后一刻,奔赴那自己认定的信仰。面对两个儿子,陈独秀也始终把冷酷和严苛放在表面,希望儿子不要依附任何人,学会自己跑、自己飞。男儿当自强,要有顽强的意志力、强健的身体、独立的思想,才可以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从这点来看,他又比任何一个父亲都要更爱自己的孩子。
在研读陈独秀资料时,有一个场景令于和伟悲痛许久,始终难以释怀。尽管历史上的陈独秀与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之间有不少理念和情感上的冲突,但他在狱中坐牢时却曾专门要来过一杯薄酒,用来祭奠延年和乔年,而这时,距离延年、乔年牺牲已将近十年。剧中有一幕,还是五四运动那一年,送别俩兄弟留学之际,陈独秀目送着他的孩子远去,热泪夺眶而出。于和伟说,自己在那一刻“仿佛和陈独秀的灵魂合二为一”。“或许他已经预见到了,两个儿子走上革命道路后,可能会面对牺牲和死亡的命运,但他仍然支持着他们继续往前走。”
可以说,于和伟将陈独秀的宏大誓言和普通人的真实情感紧紧相连,观众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凭借自己的传神演绎,展现了陈独秀的思想和魅力,让角色带着一种独特的力量和美感,借助影像的艺术再现,不急不慢地从历史深处向今天走来。
作者:童薇菁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