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断肢再植”诞生地再发力,目标打造世界一流“大骨科”!
今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举行的“骨科大学科建设发展论坛”上,市六医院提出深化“大骨科”建设内涵,整合骨科亚学科,在服务人民就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科研协同发展,加速骨科临床型科研,全面提升骨科学科发展,进一步擦亮市六医院骨科“金字招牌”。
市六医院骨科团队成功完成世界首例“断肢再植”,轰动全国,接受周总理接见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有着辉煌的历史,1963年,这里诞生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此后不久又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手”(CHINA HAND)发源地,在创伤修复、重建领域极具特色。此后,市六医院骨科成为我国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骨外科学排行榜上,六院骨科四次位居第一。
历经半个多世纪,市六医院骨科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以学科齐全、综合实力见长,目前已形成“航空母舰”级大骨科,设有修复重建(含断肢病房)、创伤、关节、关节镜、脊柱、骨肿瘤、小儿、足踝等 8 个专业、12 个亚学科,为国内之最。
“随着对学科研究与认识的深入,学科不断专科化、亚专科化是国际上的大势所趋,但随之而来也遇到新问题,比如医生过于‘专’,知识面变‘窄’,诊治变得不全面、不体系,出现骨科医生‘看腿,不会看腰’的笑话。”市六医院副院长、我国骨科知名专家张长青教授告诉记者,不仅骨科医生成长出现问题,临床上久而久之也会出现“三不管地带”——医生只会看局部,病人问题无法系统地获得根本解决。
这是市六医院此次探讨研究“大骨科”的初衷之一,希望从临床医学教育、临床实践以及继续教育等各方面提升骨科医生的素养,目标培养“既全又专”的新骨科人才或骨科梯队。
论坛当天还举行了市六医院骨科临床诊疗中心大楼奠基仪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殷善开教授表示,新骨科楼正式开工将为市六骨科的再一次腾飞提供契机,六院将持续聚焦提高临床技能、服务质量和科技创新,打造国内领先、亚洲一流的骨科临床诊疗中心,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供的医疗服务和健康需求。
效果图
据了解,预计经三四年建设,这里将建成一栋整合检查、诊疗、康复等多环节医疗服务链的现代化骨科大楼。
“新骨科楼将进一步提高医疗效率、改善就医体验,提倡让患者少跑路。更重要的是,这里也将成为连接实验室、临床、企业多方的骨科创新平台,服务临床研究转化,让更多新技术、新药物、新诊疗模式与先进指南率先在这里落地,造福广大人民。”张长青教授强调,“大骨科”还有一层深意就是进一步加速临床型研究,注重科研成果转化,让人民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据他透露,市六医院骨科与企业合作自主研发的骨关节机器人、人工智能读片系统、以及用于修复重建的肋软骨技术等均已进入临床转化阶段,“我们将抓住修复、重建领域的传统优势,对标世界一流骨科,进一步凝练临床问题,加速成果转化!”
作者:唐闻佳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