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芈月传》沿用《甄嬛传》班底,讲述了芈月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 (剧方供图)
昨天,电视剧《芈月传》开播。与《甄嬛传》共享导演、编剧、主演等一套“班底”,《芈月传》开播前,不少电视频道还借势播出《甄嬛传》。导演郑晓龙说,《芈月传》如何去掉厚黑的“甄嬛味儿”,打开“女人戏”的格局,是对他的最大考验。
从昨日播出的两集来看,《芈月传》的制作十分精良,片方透露,制作成本比《甄嬛传》翻了一番。但有评论认为,两部作品剧情同样以女人戏为主,又都聚焦了宫廷那些事儿,如何在保证可看性强的同时突破宫斗模式,成为该剧的最大看点。
芈月在《战国策》与《史记》中有数百字记载
《芈月传》的背景为战国时期,讲述了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芈月,从“媵侍”(陪嫁)到执掌一国大权的传奇一生。主角芈月是楚国庶出的小公主,身份低贱,在随嫡公主芈姝陪嫁到秦国后,原本的姐妹之情却在芈月生下儿子嬴稷后渐渐分裂。在经历了被驱逐、再嫁等一系列事件后,芈月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智慧重回秦国,平定内乱,并将儿子嬴稷推向王位。
“芈月并非第二个甄嬛。”郑晓龙说,芈月不是“深宫妇人”,而是直接走到了“朝堂”前台。与甄嬛短短十几年的后宫生活不同,芈月的故事从出生开始,跨度长达70多年,从中能够看到一个身处乱世的女性爱情观的启蒙与政治意识的觉醒,个人“成长史”的意味更浓。编剧王小平说,在《芈月传》中,也承载了对《甄嬛传》中一些遗憾的补足。“甄嬛与果郡王的爱情因为过于梦幻,而饱受真实感的质疑。而在芈月身上,则体现了三段更具层次感的爱情:有青梅竹马却求之不得的初恋;有亦师亦友,唇齿相依的夫妻之情;也有为了利益结合,却最终患难见真情的悲剧之恋。
芈月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在《战国策》与《史记》中都记载了这位为秦始皇统一大业打下基础的女政治家,但所有资料拼凑在一起也不过数百字。这为编剧的构建人物提出了难题,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王小平说,与二月河为代表的历史正剧不同,《甄嬛传》《芈月传》的娱乐性更突出,历史的厚度全都挂靠在人物的丰盈呈现上。“剧中的人物,可能做了不少坏事,但依旧是一个母亲、女儿、妻子。”她认为,要塑造好被历史境遇摆布的个人,对人物性格的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历史剧要“传奇”也要现实观照
“甄嬛热”带来收视热潮,并一路烧到国外,同时也为历史剧如何在“好看”的同时,兼顾现实观照提出问题。《甄嬛传》虽然将原著架空的剧情安到了清朝,并通过严谨的礼制,增加了历史感与抓地力,但剧中一味展现极端环境下的人心。这也被业内人士总结为,为什么《甄嬛传》经得起重播,成得了现象,却终究难以沉淀为经典的原因。
到了投资近3亿元、主演光是造价近万的戏服就换了85套的《芈月传》,制作自是无可厚非,但观众期待的显然不是《甄嬛传》的续集,而是导演与编剧团队如何突破“宫斗”的狭隘格局,承载更多对现实的观照。郑晓龙说,《芈月传》如何去“甄嬛味儿”,确实是自己最大的考量。剧本经过了6次大改编,并且边拍边改,在女人戏中去掉“堕胎”“下药”等厚黑手段,个人利益的斗争也被赋予更大的历史背景。第一集中,芈茵的母亲自杀,就是因为她虽是齐国嫁到楚国的公主,却并没能避免两国战争;秦王的姐姐贵为魏国皇后却最终被休,就是因为她将军事机密透露给了秦国,让秦国大胜魏国……剧中的女性以个人的婚姻和爱情为代价,帮助自己的国家。
芈月传中的“女人戏”到底能否走出“宫斗”的狭隘格局,有观众说,还需要再看看才能评论。而超过80集的篇幅,《芈月传》也超过了《甄嬛传》和《琅琊榜》,成为最考验观众耐心的古装剧之一。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