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小雪。故宫博物院的新媒体平台公布了一批雪景图,引来网友八方点赞。(照片来源:故宫官网)
小雪那天,北京下起了大雪。朋友圈里除了雪人、雪景和航班延误,最高频的词汇或许出人意表——故宫。
是日中午,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微博,也应景地发布了一组雪天即景。网友的评论,羡慕之余,也流露出些微崇古仿古的意味:“美如画,如果能漫步其中,该多美妙”“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美得这么安静”“红墙,白雪,琉璃瓦,此刻的美景是极好的”。
从来美景惹人醉。晶莹洁白的飞雪,已别具韵味。古诗里的雪,有梨花梅花之比,亦有窗含千秋之谓。洒落故宫,红墙白雪,众芳摇落,古意悠然。
踏雪寻踪的游客纷至沓来,不少还率性地开起玩笑。有游客拍下排水的“龙头”口中的冰柱,上传微博,评论是:“@故宫博物院,叫你们的员工注意下素质,别看着广场的游客流哈喇子……”故宫的回应也有趣,一句“怪我咯”,搭配笑哭了的表情符号。
此情此景,天作成,人享之。可仔细想想,故宫之美,似乎未竟于此。雪中游乐嬉戏,或许还能有更丰富的延展。
2005年,周兵与徐欢制作的12集纪录片《故宫》面世,立意是透过物件,钩沉历史,传承文明。其中单是龙头喷水戏珠的场景,就等了足足数十天。而今流连龙头的谐趣,对故宫地下排水系统的构成、沿革却一无所知,多少是一种憾事。
龙头还只是一斑,故宫的全豹,还埋在雪景之下。
近来故宫的文创事业屡屡借新媒体发力,先有微信号以卖萌带知识,后有制作精良的App相继面世,讲古时祥瑞,剖析《胤禛美人图》,借卡通形象读解皇帝在紫禁城内的一天。今年年初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借动画与音乐,将千古名画拆解至颠毫。
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关于故宫的文创衍生,想必还会更多。而因此调动的好奇,也理应更甚。前些年故宫里开星巴克,之所以形成争议,更多还是将故宫视作传统文化的象征。而在象征意义之外,故宫理应有更丰厚的价值可供挖掘。
旅游与踏雪,按说只是开始。更丰富的可能性,亟待开启。
说雪是雨的精魂,有一层隐含的意思:肉身可以殒灭,精神却要长留。走在故宫空旷恢廓的天地间,除了审美的愉悦,也不妨多留一份心,去领略大雪之下,更美的故宫。
文汇报记者 傅盛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