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生活和工作的外籍人士很多,面对疫情输入的风险,守好浦东大“门”的意义非同小可,全区各个街镇纷纷行动起来,形成管理闭环的同时,更多服务措施也已经全面跟上,一系列无差别防控的操作既严格,也不失温度。
【镜头回放】
“您可以把张贴在小区门口的二维码拍一张照片,先送您回家后再完成健康信息登记,”在浦东陆家嘴街道的仁恒滨江小区,社工刘晨昨天坚守在小区门口,一个白天就接到了4户从境外返回的居民。
刘晨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些从机场一路护送回来的居民早点到家休息,信息登记的工作特意改到在家中完成,人性化的举措也是避免人流堵在小区门口,“目前,包括居委、物业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不同的小分队落实居家隔离措施,社区卫生中心也会立马上门做好体温测量。”
【特色招数】
机场:24小时驻守,专人专车护送
浦东新区3月5日下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国家入境人员隔离观察相关事宜。区委组织部即刻部署干部抽调方案,在相关委办局的支持配合下,当晚九点便形成了167名抽调干部的汇总名单,其中中共党员占大多数,共135名。
相关人员出关后,由机场工作组核对确认名单,登记相关信息。无私家车接送的人员统一安排大巴车集中接送,跟车工作人员核对确认乘车人员名单后,根据行车路线第一时间依次与相关街镇联系,通知做好接人准备。将入境人员护送到居住地后,跟车工作人员与居住地工作人员交接确认,实现工作闭环。有私家车(非出租车、网约车)接送的人员,由驻机场工作组护送至车辆停车处,经核实车牌、接车司机信息后,与相关街镇联系通知做好接人准备。入境人员到达目的地后,目的地所在社区接收人员汇报确认,实现工作闭环。两类人员到居住地后,按照规范流程实施居家隔离。
地区工作组将抽调干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浦东机场人员转运,一部分负责虹桥机场人员转运。两个机场的人员均按照“三班两运转”的模式排成三组,24小时连轴转,另外安排一组备用。为了保障好抽调干部的身心健康,地区工作组在安排好防护物资和消毒保障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卫健委提供专业工作人员开展新冠病毒的基本知识和防护用品正确穿戴等培训。
从3月6日正式启动转运工作开始,截至3月9日中午,抽调干部经过72小时不间断工作,已经转运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共计380余人(其中外籍人士104人),最大限度控制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社区:小分队守候,隔离措施无缝衔接
作为防控疫情境外输入管理闭环中的最后一环,浦东各个社区各自制定了严格工作流程,在接到新区指挥部电话后由街道城运中心第一时间通知居委,居委、派出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三人工作小组在小区门口守候。
例如,北蔡镇迅速展开行动,立即形成“三个一”外防输入应急预案,及时有效扎牢北蔡境外输入防疫网。一个责任分级机制,“24小时接收专项工作组”,所有居村采取AB角模式实时待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村干部、社区民警或外语志愿者组成“三人小组”实时等待接收上门。一套任务分工流程。镇城运中心平台负责任务接收反馈,居村工作人员提前在各自出入口等待接收,经居村判断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由三人小组负责上门按照隔离程序,严格落实14天的居家隔离措施。一支硬核接收队伍。全力以赴动员参与,集结一支由镇中层干部、后备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社区民警或语言志愿者组成的“on call 24小时”境外人员专项接收小组,确保24小时不间断工作模式。
服务:多语言齐上阵,感受浦东温度
目前,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海报开始在浦东国际社区张贴,浦东新区文明办和区外办更是联合推出了多国语言版的“防控微倡议”公益广告,呼吁每个生活在浦东的人一起抗击疫情。
除了严控疫情之外,更多的服务措施也让不少生活在浦东的外籍居民感受到了“上海温度”。陆家嘴街道主动与市外办取得联系,协助将自主开发的管理平台的界面,翻译成了英、日、韩、西四种外文界面,让外籍居民登记、申请口罩预约、体温申报更方便。社区公益基金会还紧急招募了精通韩语、日语和意大利语的三批志愿者,对接31个居民区,线上通过微信、电话提供支持,线下入驻居民区进行上门沟通。
目前,整个陆家嘴打造了由块长、楼组长、物业、健康管理员等组成的“1+5”管理组,即1户对象明确1个组长,牵头落实好生活帮扶、垃圾处置、居家动态、体温监测及心理疏导等5项服务保障任务。同时,发动社区“洋委员”、外籍志愿者、外资企业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未返回居民的行程信息。对近期返沪人员发放宣传资料,及时沟通宣讲疫情防护知识和最新政策。
作者:唐玮婕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