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公安在原有执勤岗位之外再增加三个24小时驻守岗位,机场边检站组建专班专门排查非涉疫地区航班上可能出现的涉疫高风险人员,各公安分局再派出入境小语种民警增援机场接站工作组……连日来,上海入境口岸严防输入风险“硬核力量”加成,为“闭环”防控套上“金钟罩”。
上海是如何进一步箍紧“闭环”,又让疲惫的旅客感到温暖?记者前往浦东机场T2航站楼一探究竟。
抽调大量警力在口岸驻守
24小时在机坪“接旅客下机”,是民警杜金星最近的工作常态。上海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在承担原本维护机场属地接处警和日常公安任务之外,抽调大量警力在口岸增设入境过关控制区、入境出关分流区、旅客集中转运区三个驻守岗位,保障“闭环”防控无漏洞、无死角。
14日上午,T2航站楼迎来一波入境“早高峰”。“请问您是从哪里回来?”“最近两周都去过哪些地方?”“您现在要去哪里?”“请留一下联系方式。”因为戴着口罩,与旅客正常交流时,边检民警岳晓春必须把音量提高,每个旅客都要这样询问,一个检查步骤都不能少。他现场采集的信息,将与上海海关、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共享,这里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形成精准有效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管理闭环的重要一环。
无形的数据分析排查在入境航班抵达前就已经完成,一线查验民警的身后,是一支20人的大数据分析排查团队,提供24小时情报支持。为保证无疏漏,上海机场边检站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大数据分析排查工作专班,专门负责从非涉疫入境航班里排查可能出现的涉疫嫌疑人员,并将排查结果及时传输至边检系统、通报给海关检疫人员。
为加强联防联控,上海机场边检站还将防控警力前移,在海关检疫关口设置临时执勤联络点。协勤二队副队长刘峰和同事们一会儿引导非涉疫旅客快速通关,避免交叉感染,一会儿把经海关检查的涉疫情旅客引导至查验专区、实施全程监管,与其他部门现场人员合力打造“引导、候检、检查、带离”闭环。
机场最后一关,严格严格再严格
在到达出口,尽管重点地区入境的“黄标”“红标”旅客已提前分流至特殊通道,但这里还是有民警一一核对所有出来旅客的“绿标”护照。另一边,走特殊通道的“红标”旅客被带离前往集中隔离点,“黄标”旅客则自行来到江苏、浙江及上海16个区的登记点位。“‘黄标’旅客不可能直接出机场。”已驻点一周的工作人员小王说,“我们各区点位就是他们必经的最后关卡。”
在静安区点位,驻点人员小张正用英语为一名意大利旅客做登记,得知他是租房居住后,小张请他出示租房合同,并连线房东询问是否同意他在出租房内实行居家隔离。得到同意的回答后,小张又询问是否有合租人,并联系对方。由于合租人已经复工不方便隔离,这名旅客被临时调整到区内集中隔离点观察14天。
完成登记后,旅客若是坐大巴前往集中隔离点或集散地,一般集齐5到8人会有一名驻点人员带队前往停车场。离开“黄标”大厅前,带队人员要在门口登记信息,而后等待专人按区、人数“叫号”,待再次核对人数、身份后才能离场。
在虹口区点位,每位旅客登记前还要测次体温。驻点人员郭建勇告诉记者,旅客在海关已测了多次体温,“作为他们离开机场的最后一关,我们要保险保险再保险”。一旦发现体温超标,首先会队员互测,确认体温计正常的话,就请该旅客稍作休息后再测一次,若是还有问题则马上“退回”海关。假如海关测出来体温依然偏高,这位“黄标”旅客马上就会转为“红标”,将前往集中隔离点。
作者:何易 单颖文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