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6日,在印度西里古里郊外,因所乘列车被取消而滞留的旅客在新杰尔拜古里火车站等待。| 新华社
为反对《公民身份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印度国内连日来持续爆发大规模骚乱,包括西孟加拉邦、克什米尔等在内的9个邦都陷于混乱之中。印度总理莫迪已向形势严峻的地区派出军队,切断了当地的网络,并实行宵禁。但目前,骚乱仍在持续升级。
多地陷入骚乱,已有6人丧生
在骚乱严重的阿萨姆邦已经有6人丧生。其中4人被警方开枪击毙,第5名死者因店面遭人纵火丧命,第6名遇难者在示威中被打死。据《卫报》报道,15日,5千多阿萨姆邦民众走上街头,他们举着标牌、横幅,高呼“阿萨姆万岁”。
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抗议示威游行已持续多日,抗议者高呼反对执政党印人党政府的口号,烧毁莫迪和联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的肖像,并在高速公路和铁轨上静坐,烧毁火车和公共汽车,导致某些地区的火车停运。
15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国立伊斯兰大学附近也爆发了大规模暴力示威游行,数千民众向莫迪喊话:“停止分裂印度”。在示威中,多辆巴士被焚烧,警方向示威者发射催泪瓦斯。
针对多地的“群起而攻”,外界普遍认为是印度穆斯林受到不公正待遇,被边缘化。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此前报道,印度议会12月11日通过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引起民众不满,不少穆斯林纷纷走上街头,抗议莫迪政府。
但是莫迪否认了这一指控,并把矛头指向反对党,称国大党利用宗教情绪刻意制造分裂。
16日,莫迪在推特上谴责骚乱,他称“针对《公民身份修正案》的暴力抗议是不幸的,令人深感痛心”。
修正案被认为边缘化穆斯林
莫迪今年连任后提出《公民身份修正案》。根据该修正案,在2015年之前因宗教迫害从阿富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迁移到印度的非法移民将能取得印度公民身份。但修正案只提到这些非法移民包括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帕西斯派和基督徒,却未包括穆斯林。
批评人士称,莫迪政府实施该修正案的目的是排斥穆斯林移民,并边缘化国内2亿穆斯林群体,改变社会和人口结构,向着“纯印度教国家”方向演变。
▲12月15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示威者躲避催泪瓦斯。| 新华社
同情人士则表示,修正案无可指摘。其本意不是剥夺任何现有印度公民的国籍,而是为了方便特定外国人群体获得印度国籍。况且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国本来就是伊斯兰国家,并不存在针对穆斯林的宗教迫害,因而在国籍申领问题上也就没有所谓的“对穆斯林的歧视”。
有分析人士指出,该法案根本上挑战的是印度宪法规定的世俗主义原则和多元文化信仰。所谓“世俗主义”是指印度国籍身份不该与宗教信仰挂钩,而“多元文化”是在把宗教信仰作为标准的前提下,却单单排除了穆斯林群体,其本质上是“印度教优先”的思想在作祟。
骚乱影响印度经济发展
目前东北部的局势已经影响到印度正常的国际交往。13日,日本政府宣布推迟首相安倍晋三原定于15日的访印行程。此前按照原计划,在16日,莫迪政府安排安倍在古瓦哈蒂举行会谈,古瓦哈蒂是阿萨姆邦最大的城市,当地已宣布进入无限期宵禁。
据日媒此前报道,在计划的两国领导人会晤期间,安倍曾考虑以日本资助扶持印度部分产业的方式,来劝说莫迪重返“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如今,这些计划统统都要延后了。
有分析认为,这将对印度经济有害无益。11月印度在最后关头拒绝加入RCEP后,日本扮演起“和事佬”的角色,希望印度能够“回心转意”。这对印度而言,不仅有台阶可以下,在经济合作方面也势必会有起色。如今因为骚乱,这些计划都要推后,对印度经济发展来说并非什么好消息。
更何况骚乱本身就是一笔负资产,今年8月,印度政府突然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的自治权后,当地民众也爆发了大规模骚乱。克什米尔工商会后来表示,仅在骚乱发生的8月,就给克什米尔的经济造成了超过14亿美元的损失。而今年以来,印度经济下滑势头也非常明显,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先后跌破6%和5%,三季度GDP同比仅增长4.5%,为6年来最低水平,经济增长率下滑近半。
分析称,印度正陷入“骚乱-经济衰退-骚乱”的恶性循环。如今再出现全国性的骚扰,恐怕会给印度经济带来更大范围的冲击。
作者:刘畅
编辑:吴姝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