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建设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专业化、现代化戏曲剧场的目标,宛平剧场将致力于打造上海戏曲艺术发展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它与上海大歌剧院两座为不同艺术样式所打造的专属剧场次第落成,充分体现了上海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演艺需求
▲宛平剧场迎来主体结构封顶。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浦江之东“中国扇”造型的上海大歌剧院上周刚刚开工,位于浦西徐汇滨江的又一把“中国之扇”——宛平剧场昨天迎来主体结构封顶。着眼建设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专业化、现代化戏曲剧场的目标,宛平剧场将设立一个满足大型戏曲剧目演出的1000座戏曲专业剧场、一个300座的戏曲小剧场和一个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演厅,致力于打造上海戏曲艺术发展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这两座分别为歌剧与中国戏曲打造的演艺空间,都是“十三五”期间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于浦江两岸遥相呼应。上海大歌剧院与宛平剧场虽都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元素“扇”为建筑设计的灵感,却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造型与气质,这正是开放创新包容的海派文化迸发出的无穷创造力。而以两座剧场为代表,为不同艺术样式所打造的专属剧场在上海次第落成,正是上海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演艺需求的充分体现。
浦江两岸的两把“中国扇”,将于开合间,拓宽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奋进之路。
▲宛平剧场效果图(剧场供图)
这个对标一流的当代剧场,姓“戏”——拢戏魂聚人气,让观众看到唱念做打舞的程式之美
如果要用一句话归纳尚处于改扩建之中的宛平剧场,那就是这座当代剧场姓“戏”——不管是从两年多前定稿的“中国之扇”建筑主体设计,还是更为收拢的观众席布局,乃至参考交响乐歌剧厅,摸索更适合戏曲的声场设计,无一不是围绕演出中国戏曲这一核心理念所展开。
眼下,这座建设之中的剧场还未穿上亮眼的玻璃幕墙“外衣”,不过主体钢结构已初现雏形。记者沿着楼梯步入其中实地探访,建筑中心区域便是大剧场的所在。身在其中可以明显感到,其观众席所成的扇形弧度更为“聚拢”,距离舞台也更近。据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介绍,这正是为戏曲观演体验而设计的。剧场没有尽可能多地设置座位,而是紧紧围绕戏曲专属剧场的功能定位——拢戏魂、聚人气,确保观众能够更真切清楚地看到戏曲唱念做打舞的程式之美。
剧场舞台结构上兼顾了传统戏曲和新编戏的舞美制作要求。相比于歌剧、音乐剧恢宏的舞美制作,戏曲的布景道具体量较小,因而需要更加灵活的设计。而在后台,剧场还充分考虑到戏曲服装、盔帽、化妆的特殊要求,对演职人员的动线做进一步优化。这使得戏曲演员过去在剧场演出时挤在后台、侧台伸展不开的问题得到缓解。
一些超前的理念也正被一一实践。作为剧场项目的总建筑师,来自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徐风,此前曾参与专为实验性戏曲打造的长江剧场改造。团队于当时就在思考如何对标当代剧场的国际化通用标准,为戏曲提供更优质的演出空间。比如说声场设计在音乐厅、歌剧厅建设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在中国传统戏曲走向现代都市的百年历程中,主要完成的是适应镜框式舞台的演剧方式,在音质音响方面,其追求是相对滞后的。然而,声腔音乐恰是中国戏曲的一大魅力所在。网络上早有“发烧友”就此展开讨论,但尚未得到实践。在改扩建之初,宛平剧场就将声场设计纳入考量,由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以混响时间为例,戏曲演出所需要的时间大约在1.2秒左右。由于没有“范本”可以依据,这样的设计充满未知数。此番其被纳入戏曲专属剧场的建设考量范围,已经体现出戏曲人向更高质量迈进的意识与追求。
对比过去的戏楼戏台,当代剧场不仅是一个演出场所,也应是一个文化艺术展示教育的公共空间。所以宛平剧场致力成为一个集展览展示、传承体验、教育普及、文化交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戏曲演艺综合体。除了大小不一的三个室内演出空间,在二楼三楼公共空间,规划用音、影、美、画等多种方式,打造戏曲主题的艺术装置和沉浸体验区域,形成“处处有舞台、层层可观演”的格局。尤其是在四楼,半透明折面玻璃将“围”出一个300平方米的多功能演艺厅。未来,如若从剧场外的内环高架开车驶过,就能透过玻璃幕墙,瞥见这个开放空间上演的精彩演出。
如果说百余年前,中国传统戏曲正是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之中,完成了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改造。那么在百年后,对标世界一流当代剧场的标准,为中国戏曲量身打造一方空间,无疑是在助推戏曲的演剧方式与硬件水准朝向国际化道路迈进。
为“戏码头”做足每年300场的市场增量——差异化运营,满足日益增长要求渐高的戏曲演出需求
目前,上海市中心已有多处主打戏曲演出的剧场剧院,尤其是在演艺大世界的核心区,就有天蟾逸夫舞台、长江剧场、中国大戏院等多个演艺空间。和这些动辄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牌剧场相比,宛平剧场在过去30年的运营历程中,与戏曲联结似乎并不算多,加之地处城市副中心,能否开辟一片新市场,成为新老戏迷心中真正的戏曲演艺新品牌?
在改扩建消息发布时,不少人曾有这样的忧虑。然而随着戏曲市场的兴旺,越来越多事例正在印证上海这个百年“戏码头”拓展演出增量的可能性。就拿这一年来说,天蟾逸夫舞台的大修,透出上海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戏曲“大码头”专属戏曲演剧空间的稀缺。尤其是全国兄弟院团,带着“来上海唱红”“闯码头”的决心,却总是为找不到适合演出的剧场而焦虑。
与此同时,随着戏剧观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戏曲演出不满足于“一桌二椅”的传统演剧空间,大量创新的布景、道具甚至是高科技多重幕布打造的沉浸式舞美效果,被广泛应用在新创作品之中。而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对于舞台的深度、有无附台、吊杆数量等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一些老牌剧场并不具备这样的硬件条件。这也使得一些院团来沪演出,不得不与歌剧、舞剧“抢”综合性剧场的档期。可以说,重新打造的宛平剧场恰能满足日益增长、要求渐高的戏曲演出需求,同时与既有的戏曲剧场形成差异化运营。谷好好这样盘点,“逸夫舞台面向中型制作,长江剧场专为实验小剧场创作,而宛平剧场则满足大型戏曲演出的需求。”
据悉,在完成结构封顶后,宛平剧场将在“十三五”收官之年转向内部装修和专业设备安装的“冲刺阶段”,并预计在2020年底建成。剧场还在建设,一些兄弟院团就已经开始打听档期。这让宛平剧场的运营筹备预先启动。据了解,剧场将以年为单位,打造戏曲演出季,为“戏码头”做足每年300场的市场增量。这其中,不仅会有上海戏曲院团经典、复排、新创剧目的展演、驻演,更为向全国各戏曲剧种以及海外戏曲团体敞开怀抱。
“我们很有信心,这里将成为下一个戏曲文化新地标!”谷好好如是说。
作者:黄启哲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