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思成在他的《中国雕塑史》一书中说到:“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可见雕塑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对中国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他们之中不乏传教士、古董商、汉学家、考古学家,他们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有些人的足迹甚至踏遍大半个中国。正是从这时开始,中国雕塑逐渐进入外国人的视野,进而成为他们的“宠儿”。清末民初,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大量雕塑文物被毁坏掠夺,流落海外,成为海外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古董商、私人收藏家的珍藏。这些文物几经辗转,相当一部 分已经下落不明,更有一些名胜古迹和文物珍藏屡遭劫难,今已绝迹世间。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一书中展示了我国大量名胜古迹惨遭破坏前的珍贵影像。这本书初版于1925年,为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巨擘喜仁龙的名作,直至今天仍被西方学者奉为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的“圣经”。这部作品对梁思成影响至深。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一书中提到:
外国各大美术馆,对于我国雕塑多搜罗完备,按时分类,条理井然,便于研究。著名学者,如日本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法国之伯希和、沙畹,瑞典之喜仁龙等,俱有著述,供我南车。
该书的文字部分主要介绍了5—14世纪中国雕塑的历史演变,以及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图录部分收录了近千张中国雕塑文物的图片,既集中展示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域雕塑的艺术特征,又呈现了不同时期同一地域的风格演变。书中收录的图片 “都是我(喜仁龙)自己拍摄的,其他照片则是从博物馆购买的,或由这些机构提供的。有几位私人收藏家和艺术品商人也为我提供了他们所藏雕塑作品的照片。”书中提到的雕塑文物有些毁于地震,有些带有明显的切割、破损痕迹,更有很多单独的头像,这从侧面说明了外国人劫掠这些文物时的粗暴野蛮,也说明了喜仁龙收藏这些影像的珍贵。
书中的图片颇为丰富,我们按照书中的时间顺序排列摘取了部分图片。图录部分均摘自原书。
西 晋 公元265 年—317 年
图1 A. 坐狮。可能用于支撑神道石柱。只有狮子头部和前半部分身体得以完整地雕刻出来,后半部分身体则处理成了方块。由深灰色的石灰石打磨而成。高3 英尺,宽3 英尺4.5 英寸。大仓集古馆收藏,东京。1923年9月毁于地震。
图70 大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佛立像,叶形背光。头光里有过去七佛,背光外缘饰火焰纹。佛右侧是九个小供养人。石碑下面已损坏,其他的次要人物只能看到部分。高7 英尺。西奥多·考特收藏,北京。
图107 B. 菩萨头像。来自石窟寺。灰色砂质石灰石。高12 英寸。帝国大学文学院收藏,东京。1923年9月可能毁于地震。
图126 A. 道教造像碑残片。主尊(可能是天尊)仅存上半身,一侧还有一胁侍像。主尊的高冠看上去像顶髻。做工粗糙。灰色石灰石。高9.5英寸。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
北朝·东魏 公元534年—550年
图182 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立像,右手施无畏印。两旁各有一尊站在莲座上的菩萨,右侧菩萨的头部缺失,背光上部破损。武定二年三月一日(公元544 年4 月4 日)。灰色石灰石。高3 英尺。中印公司收藏,巴黎。
图197 A 和B. 一对坐狮。先前可能位于陵墓或宫殿入口。鬃毛是传统的火焰状涡纹。浅灰色石灰石。高1 英尺8 英寸。大仓集古馆收藏,东京。1923 年9 月毁于地震。
图198 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立像,右手(部分已毁坏)举起,施无畏印,左手放低,结与愿印。他的旁边有两个浅浮雕比丘,可能是佛的弟子。上方还有两个拜倒在地上的比丘,再往上是两尊坐在莲座上的佛,顶部有两个飞起的那伽。背光装饰着缠枝花纹。天平四年(公元537 年)。灰色硬质石灰岩。高17.5英寸。帝国大学文学院收藏,东京。
这座石碑来自山东曲阜,材质是一种硬质灰色石料,在其他的山东雕塑中也可以见到。该造像可能已在1923年毁于地震。
图201 菩萨半身像的上部。腰部和肘部以下被砍断。云母大理石。高11 英寸。可能来自直隶定州。作者收藏。
北朝·北齐和北周 公元550年—581年
图230 菩萨立像。立于高莲座上,手和头光均已损坏。莲座前面有一块小石碑,由一只赑屃和两头狮子(部分破坏)支撑。武平七年二月九日(公元576 年3 月24 日)。红色砂岩。高4 英尺10 英寸。山中商会收藏,京都(1922 年)。
图240 A. 造像碑残片正面。三个浅龛并排,中间的里面是一尊坐佛,旁边的两个壁龛里各有一立像,头部残缺。根据题记,坐佛右边是卢舍那(Uairochana)。灰色石灰石。高1 英尺7.5 英寸。西奥多·考特收藏,北京。
图252 A. 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佛立于莲座上,施无畏印。两侧各有一菩萨,立于莲座上,姿势僵硬。身后有棵树,树干上有两那伽,身体弯曲。树枝间有八飞天,托起一花环。两那伽托起一宝塔,塔下有一坐佛。基座正面有一香炉两坐狮,角上有一些守卫。白色大理石,有彩绘和镀金痕迹。高5 英尺。大仓集古馆收藏,东京。1923 年9 月毁于地震。
图265 A. 菩萨立像。立于莲座上,背屏缺失,仅存圆形大头光,双手残损。项胸饰璎珞,长裙多褶,衣纹绵长。浅灰色石灰石,有彩绘痕迹。高4 英尺。大仓集古馆收藏,东京。1923 年9 月毁于地震。
图273 菩萨立像。立于双层莲座上。举起的右手已破损,左手前伸,可能拿着什么物品,现已缺失。衣纹流畅,璎珞繁复。帔巾(或薄披肩)从肩头垂到手臂,形成羽翼状尖角。基座四角各有一小狮子。天和五年(公元570 年)。类似板岩的灰色石灰石。高6英尺4 英寸。来自西安府。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明尼阿波利斯。
隋 朝 公元581 年—618 年
图300 菩萨立像。立于莲座上,身穿双层华丽的衣裙,周身璎珞繁复。帔巾自肩头垂下,覆盖残缺的手臂。头上的宝冠和头光部分破损。淡红色砂岩。高2 英尺2 英寸。山中商会收藏,伦敦。
图304 A. 菩萨头像。戴流苏宝冠。灰色石灰石。高9 英寸。原村收藏,横滨。
图313 菩萨立像。双手和头部均已缺失,身体略微扭转。长裙流丽,周身璎珞繁复。白色大理石。高约3 英尺。南院博物馆收藏,西安府。
图333 佛首。鼻子破损,立体感很强。云纹大理石,有浅黄色光泽。高1 英尺。方大维收藏,巴黎
图364 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直身站立,右手施无畏印,左手结说法印。旁边的菩萨站在由盘着的那伽支撑起的莲座上。他们都举起一只手,施无畏印,另一只手持观音的叶形标志物。上方叶形背屏的边缘有六个飞天,其中四个演奏乐器,另外两个托起宝塔。背景可能绘有装饰,但现在多已脱落。灰色石灰石,有涂色痕迹。高1 英尺11.5 英寸。方大维收藏,巴黎。
唐 朝 公元618 年—907 年
图365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右手举起,施无畏印,左手放于左膝。衣褶曲线平缓流畅,莲座上的帷幔也是如此。造像身后,叶形大背光边缘装饰着火焰纹。头光上装饰着缠枝纹和过去七佛。发饰为螺发。底座上刻有年代:贞观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元639年7月1日)。根据题记可知,这尊佛像是为唐太宗时的著名宰相马周制作的。深灰色石灰石,带有铜绿色光泽。高2 英尺8 英寸。高桥收藏,东京。
图374 B. 无首比丘像。左肩业已破损,但是从左肩垂下来的衣袍和手中的念珠仍清晰可辨。白色大理石。高1 英尺9 英寸。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395 A. 装饰性浮雕。佛结跏趺坐于祭台样式的基座上,右手施降魔印。基座正面有一香炉、两狮子。两侧各站一菩萨,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另一菩萨所持之物已缺失。浅龛上方有一装饰性华盖以及两飞天。材质、尺寸与出处均与前一块浮雕相同。早崎收藏,东京。
图403 A. 天尊头像。高发髻,山羊胡。眼睛和嘴巴雕刻得异常精致,鼻子部分残损。白色大理石。高1 英尺5 英寸。来自西安府。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
图407 坐佛残躯。结跏趺坐于八角基座上,外衣下摆覆盖基座上部。基座下方,八个跪着的侏儒托举着三阶的台座,底座刻有卵形和叶形图案。造像体型优美,衣衫柔软,紧贴身体。白色大理石。高1 英尺4.5 英寸。来自西安府。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474 僧人上身像。造像被从胸部砍断,双臂残缺。衣服和前两件雕像一样。头部宽大有力。深灰色石灰石。高1 英尺6.5 英寸。克勒克安收藏,纽约。
图475 D. 比丘头像。发辫盘起,形成圆锥形头饰。深灰色石灰石。高1 英尺3 英寸。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547 坐佛像。结跏趺坐,双手可能结禅定印,现已缺失。内着僧祇支,外披袒右肩式袈裟,从左肩垂至腿和脚面,衣纹绵长,线条柔和。造像为木雕,涂干漆,有彩绘和镀金。高3 英尺5 英寸。亨利·沃尔特斯收藏,巴尔的摩。这件造像以及其他三件材料相似的坐佛,原本都位于直隶保定府附近的大佛寺中。据我所知,这是仅有的几件根据风格可以归入唐朝的干漆木雕。
图550 力士像。右腿站立,左腿弯曲,左脚抬起,之前可能踩在蜷曲的人物或动物造像上。右手叉腰,左手原本可能执长矛,现已缺失。头部宽大,面容奇特,下巴很大,怒目圆睁。身穿宽大的战袍,里面是长袍和夹衣,外面套一件更宽大的皮质外套,罩着胸甲,胸前和腰间各束一条皮带。佩戴着项圈与臂钏。木雕,有红棕色彩绘,衣服上装饰蓝、绿、白、红等颜色的饰品。高3 英尺3 英寸。吉美博物馆伯希和科考探险展厅收藏,巴黎。之前位于甘肃敦煌石窟。
五代和北宋 公元907 年—1127 年
图561 A 和B. 两尊铸铁头像。据说来自河南。都古若科夫收藏,上海。
图563 A. 碧霞元君头像。美丽的女性头像,高发饰,周围有三只鸽子,衔着珍珠链。灰色石灰石。高2 英尺。山中商会收藏,纽约。
辽代和金代 公元907 年—1234 年
图582 A. 罗汉坐像。坐在悬崖上,正与一小老虎游戏。罗汉上方,另一处悬崖凸起,上有一人(挑着两个筐)一虎,均为浅浮雕。人物及衣纹的处理方式与上一幅图中的两尊造像相似。凸起的悬崖上有块石碑,上面的题记标明了年代:正隆三年(公元1158 年)。白色大理石。高3 英尺。1921 年1 月由纽约山中商会售出。
图583 B. 菩萨坐像。结跏趺坐于华丽的莲座上,双手均已破损。人物微微转身,歪着头,样式和装饰类似于上一尊造像。大莲座的处理非常有特色,装饰着大量高浮雕的卷曲大叶片和花瓣。本页的造像出自同一地区,风格和材质近似于上一页图中的罗汉像。白色大理石。高2 英尺6.5 英寸。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588 观音菩萨坐像。呈自在坐,左手撑在基座上,右臂放于抬起的膝上。右手破损,长裙垂至脚边。上身袒露,帔巾自肩头垂下,戴一细项圈。没有宝冠,高发饰上有装饰。木雕,有彩绘痕迹。高约6 英尺。让·索法收藏,巴黎。
元朝 公元1206 年—1368 年
图613 观音菩萨坐像。观音菩萨坐于海边假山上,旁边的悬崖上有一花瓶,内插杨柳枝,四周岩石间有很多身穿僧袍的小造像,一些人物融入背景中。大德三年(公元1299 年)。棕色石灰石。高10.5 英寸。格蒂小姐收藏,巴黎。
图620 释迦牟尼坐像。隐士形象,呈冥想状,双手抵着下巴,叠在一起,放在抬起的左膝上。右腿弯曲,水平放于身体前面。袈裟平滑,遮盖部分身体。额头中间有白毫,顶髻由四个小圆丘组成,上面覆盖着头发。干漆,表面贴金。高2 英尺8 英寸。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621 A. 坐虎。外形非常独特,背部弯曲,脖子短而粗。双颌微张,眼睛大而圆。长长的尾巴缠绕在爪子上。黄色软质大理石。高(含底座)3 英尺5 英寸。范德海德收藏,海牙。
图621 B. 坐虎。与上一只类似,只是略显笨拙,脖子略粗,和头部区别不明显。双颌微张,眼睛大而圆,眉毛像圆球,耳朵像小短号。尾巴位于身体一侧,长而弯曲,像蛇一样。灰色软质石灰石。高(含底座)4 英尺4 英寸。大英博物馆收藏,伦敦。
这两只虎不是一对,尺寸不同,但是风格相近。它们都来自中国北方,有点像朝鲜的某些动物石雕。它们外形圆润,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拙时期的结构,可能不会早于南宋时期。
编辑:任思蕴
责任编辑:
来源:(瑞典)喜仁龙著,赵省伟编,栾晓敏、邱丽媛译《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