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中羞涩不碍做得一身好学问,一掷千金者绝不用书资衡量经典的价值。原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陈凡年纪较胡道静先生轻两岁,却是另一番气质。一日,陈先生阔步挺进书苑,扔了两厚叠钞票共计两万元在学苑柜台上,然后就不见了踪影。那个年代,万元户还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存在,陈老先生这阵势硬是吓得一个小营业员寸步不离地守在柜台边。老先生在书架间轻踱,但凡遇到中意的书,手指轻点书脊,示意紧跟其身后的店员:“一样一册。”店员抽出了一本封面有些破损的书,满是歉意地表示可以尝试去库里找一本新的,不料陈凡挥了挥手:“不碍事的,书是看内容的,又不是看封面的。”选毕,这边工作人员热火朝天地算钱打包,那边陈先生慢条斯理给他的欧米茄手表上着发条,抽起雪茄来——文人模样却也难掩十足“霸气”。
店员们都喜欢陈先生这种连破了“相”的书都不介意的顾客,却也得陪着笑脸给选书如赏雕塑般的读者。有一位搞艺术的翁姓长者,挑书几近严苛,工作人员见到他没有不怕的。老先生书架上看中一本书,是从来不会拿回家的,势必要从仓库“挖”出一本崭新的才行。但这只是个开始,新书要平躺置于桌面之上,老先生围着这本书正面看、侧面看、前面看、后面看,俨然是在端详一个雕塑作品,这也仅仅是第二步。肉眼看好了,翁先生不紧不慢拿出一把尺子,量一下书名两端到封面底线的距离是否一致,那神情就像木匠一样一丝不苟。站在一旁的店员小陈实在看不懂:“翁先生,印刷厂里一刀切出的册子会有两样吗?”翁老先生两眼微眯:“切也有切的讲究。”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