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的书店静悄悄,唯独学术书苑常常怎样也静不下来。不论出自象牙塔的学人,还是民间的高手,进了学术书苑的门,胳膊往柜台上一撑,大家围了一圈,便开始“论道”,有时一“吵”就是三四个小时,“赤裸裸”地交换自己对于学问的理解。虽然没有今天“沙龙”的时髦名称,少了佐以咖啡、甜点的优雅,但探讨的内容却是货真价实。难怪张荣明会感叹,“今天,如果能让我再碰到这些人,我就睡在那儿了!”
贾同亮先生是复旦中学的退休语文教员,已近古稀之年,满头白发闪着银光,讲起话来中气十足。老先生平素没什么开销,只是爱读书,所以工资基本都转交了书苑。贾先生雷打不动,每个星期六都会准时现身,经常一买就是几百块钱。虽然头上没有顶着“家”的头衔,一生事业只是为了教孩子们遣词造句,但是这并不动摇老先生极深的古典文学功底。陈政每天迎来送往,这点门道还是看得出的。看到年轻的店员喜爱读书,贾先生发自内心高兴。大概是出于老师的职业习惯,就是留了句“如果你们在古典文学历史方面有什么疑问,大可以找我探讨”。
一次,一位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带了一批学生来买二十四史。没多久,这位老师又回来了,说要换一本《史记》,因为书后面“表”的部分人名印颠倒了,存在印刷错误。二十四史由中华书局出版,而中华书局属于国家一级出版企业,产品质量通常是非常讲究的,校对水平全国一流,怎么会出这样的错误呢?陈政查阅了架上所有的《史记》,发现每本皆是如此。
这时,陈政想起了贾先生那句话,于是,就候着周六贾先生大驾光临。贾先生到,听了陈政提出的问题,似乎也被难住了,表示自己确没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先生把“问题”之处誊抄下来,答应回去帮忙查阅。两天后,贾先生如释重负地回来了,他首先问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被告知是复旦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后,贾先生嘱咐“不好说这个问题是我解答的,仅供参考”。然后手一伸从身旁的二十四史研究丛书书架上抽出一本《史记志疑》,熟稔地翻到其中一页,指给小陈看:古时候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非正常死亡者,名字就倒写。老先生治学之严谨,令陈政心服口服,同时年轻人心中不免窃喜“自己没有看错人”。后来,教授来了,陈正如实转达。但此后,这位教授却再也没有来过书苑。学术书苑处理的“售后”问题,远远不止这么一桩。钱玉林曾在书苑买了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吴嘉纪诗笺校》,由华东师范大学一位教授整理校点。后来钱老到学术书苑闲聊时说起:“这本清代著名诗人的集子选题好,可惜校点者删去了其中好几首以‘节妇’、‘烈妇’、‘孝子’为题材的诗。这种随意删节古籍的做法,很不可取。”钱先生认为,诗人赞颂的尽管是宗法时代的思想意识,但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史、妇女史的宝贵资料。如果按此标准处理,明清诗文著作势将体无完肤。听了钱先生的慷慨陈词,老严还真的操持起了售后服务的活计。他请钱先生写成书评,然后代为转交《上海古籍书讯》发表。后来钱先生在此类典籍中果真再没遇到过相似的情况,没想到老严的办法还真行得通,确起到了补偏救弊的作用。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