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学术书苑,较其他学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的语气中多了几分“珍惜”。那是一段关于学术理论的温馨故事:“当时,我还在北京读书,学术书苑是我太太,那时还是我的女朋友带我去的。”1982年,江晓原的女朋友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九江路上的黄浦区政府工作。午休时间,她常常一个人走过几个街口去学术书苑读书,古典文学著作总能牵绊这位年轻姑娘的脚步。每每寒暑假到来,江晓原就跑回上海看望女友,于是,学术书苑便多了一对同进同出的“学术”小情侣。
1984年,江晓原与女友成婚。可这时距离江晓原博士毕业还4年时间,于是这两年的寒暑假这对小夫妻便过上了“居无定所”的新婚生活,不过兜兜转转都在学术书苑左右。夫妻二人去家具店买了套人家拆散的家具,一张床、一个柜子、一个写字台,外加一个方桌,放在妻子单位的仓库一角。每次假期到来前,妻子去问单位借间房,等江晓原回来了,骑着黄鱼车把自家家具从仓库一角送进“新居”。两个月后,还是那部黄鱼车又把家具送回仓库一角。周而复始,下个假期依旧如此,只是换了间房住住。不过总归跑不出山东路、浙江路几条马路,去学术书苑最是方便。平日里,妻子上班,江晓原就泡在学术书苑消磨时光。虽然是研究天体物理出身,后来转向科学史,江晓原酷爱文史著述,这点并不与妻子相左。在学术书苑,但凡见到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的各种笔记排印本上架,江晓原见一本收一本。
1988年,江晓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如愿回到了上海。从北京带回的几大箱书,加上妻子的“嫁妆”,统统搬进了陆家嘴妻子分得的一房一厅里,嗜书的人终于有了藏书的地方。“我们家的书房基本建设以文史典籍为主,很多都是那个时候在学术书苑买的。”
早在1982年,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定价72块,可当时江晓原的研究生津贴每月只有46元。读书要紧,可一日三餐也是停不得的,只好作罢。在学术书苑再见这本地图集时,江晓原不禁狂喜。他紧张地瞄了眼定价“240元”,顿时找到了失而复得的幸福感——这一次,那只是他半个月的工资。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